小麦与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Ⅱ.来自小麦和彭梯卡(长穗)偃麦草及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11个八倍体小偃麦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学勇

作者: 张学勇;董玉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彭梯卡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八位体小偃麦;酯酶;醇溶蛋白;电泳;染色体组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0379-4172

年卷期: 1994 年 21 卷 4 期

页码: 28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来源于小麦和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6个部分双二倍体中, 中1和中2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 于中3、中4、中5和小偃78829的偃麦草染色体组; 在其5个部分双二倍体中, 小偃784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 表明在长穗偃麦草中有两个互 不相同又不同于小麦的染色体组E和F; 小偃784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和中5及小偃78829 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基本相同, 而中2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F, 这意味着在长穗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中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染 色体组E。图版3表5参19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小麦和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Ⅰ.彭梯卡偃麦草及其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种F_1的染色体配对. 张学勇,董玉琛,栗站稳. 1993

[2]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 王黎明,林小虎,赵逢涛,王洪刚. 2005

[3]西江野生斑鱯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 陈赛,焦宗垚,朱新平,陈昆慈,郑光明,陈永乐. 2006

[4]西江野生斑?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 陈赛,焦宗?,朱新平,陈昆慈,郑光明,陈永乐. 2006

[5]西江野生斑鱯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 陈赛,焦宗垚,朱新平,陈昆慈,郑光明,陈永乐. 2006

[6]用种子醇溶蛋白电泳技术鉴定外源DNA导入春小麦变异 …. 许永财,迟德钊. 1998

[7]春小麦外源DNA两欠导入和导入后杂交及其后代醇溶蛋白电泳分析. 梁顺祥,迟德钊. 1998

[8]用种子醇溶蛋白电泳技术鉴定外源DNA导入春小麦变异后代. 许永财,梁顺祥,迟德钊,黄居茂. 1998

[9]春小麦外源DNA两次导入和导入后杂交及其后代醇溶蛋白电泳分析. 梁顺祥,许永财,迟德钊,黄居茂. 1998

[10]抗大麦黄矮病(BYDV)种质——无芒中4的同工酶电泳图谱研究. P.J.Larkin,R.I.S.Brettell,P.M.Banks,周广和,辛志勇,成卓敏. 1992

[11]SSR标记分析小麦品种Flinor和铭贤169的遗传差异. 冯晶,蔺瑞明,章振羽,曹远银,徐世昌. 2009

[12]phl6基因诱导小麦ABD染色体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研究. 樊路,吴风彩,韩敬花,叶兴国,曹文广,潘淑婷,邓景扬. 1992

[13]小麦Waxy蛋白亚基缺失类型鉴定方法的研究. 张红骥,吕晓波,于德才. 2004

[14]克旱9号和新克旱9号小麦品种间SDS-PAGE和A-PAGE差异的研究. 张延滨,辛文利,孙连发,张春利,赵海滨,宋庆杰,肖志敏,祁适雨. 2003

[15]适用于小麦品质育种的一种A-PAGE方法. 高崇婧,张延滨,李集临,姜焕焕,赵海滨,宋庆杰,于海洋,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 2010

[16]小麦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杨海峰,李小燕,徐向阳,蔡岳,朱俊刚,孙黛珍. 2009

[17]几个高抗条锈病的优质四川小麦品系选育研究. 舒焕麟,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朱华中. 2001

[18]小麦籽粒不同发育阶段醇溶蛋白表达谱分析及在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刘丹,梁丹,王从磊,时晓伟,许庆芬,高杨,候康波,张欣,冯刚,王建贺. 2021

[19]优质强筋春小麦种质筛选及高分子量谷蛋白序列分析. 刘颖,刘泮旭,潘萍萍,张家宁,刘丹,袁卉馥. 2024

[20]部分新疆小麦材料的醇溶蛋白组成及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聂莉,芦静,黄天荣,高永红,吴新元,张新忠,周安定,曹俊梅.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