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诱变水稻大粒型突变体的遗传育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建龙

作者: 徐建龙;王俊敏;骆荣挺;张铭铣;蒋兴村;李金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突变体;空间诱变;优质;籽粒大小;不饱和回交法

期刊名称: 遗传

ISSN: 0253-9772

年卷期: 2002 年 24 卷 04 期

页码: 431-4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粳稻农垦58经空间诱变产生的大粒型突变体进行大粒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育种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型突变体的籽粒大小(以籽粒体积表示)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大粒型突变体谷粒细长,具馨香味,外观品质优,对粳稻的亲和性好,是一个罕见的优质米资源。以大粒型突变体为供体,高产、外观米质差的晚粳推广品种为受体,采用不饱和回交结合分离世代糙米外观品质鉴定的方法,将大粒型突变体的优质性状导入晚粳背景,选育出外观米质优的晚粳新品系。对采用不饱和回交方法改良数量性状进行了讨论。

分类号: S511.03

  • 相关文献

[1]航天技术在水稻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王俊敏,魏力军,骆荣挺,张铭铣,孙野青,徐建龙. 2004

[2]水稻空间诱变恢复杂种优势测定试验初报. 周炳炎,许秀钧. 2001

[3]水稻空间诱变品系杂种优势测定试验初报. 周炳炎,许秀钧,黎毛毛,张冬仙,吴小燕. 2000

[4]小麦空间诱变抗寒性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李鹏,孙明柱,张凤云,高国强,邱登林,李新华. 2011

[5]空间诱变高粱突变体的研究. 赵玉锦,赵琦,白志良,王呈祥,李占录,崔庆玲. 2001

[6]水稻空间诱变的遗传变异及突变体的AFLP分子标记. 张志勇,郑家奎,向跃武,张志雄,蔡平钟,文春描. 2006

[7]水稻空间诱变恢复系杂种优势测定试验初报. 周炳炎,许秀钧,黎毛毛,张冬仙,吴小燕. 2001

[8]不同生态环境下籽粒大小相关性状QTL定位. 刘进,姚晓云,王棋,李慧,王嘉宇,黎毛毛. 2018

[9]水稻穗部性状QTL分析. 刘进,黎毛毛,姚晓云,王棋,李慧,王嘉宇. 2018

[10]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糙米籽粒大小QTL定位. 彭强,徐海峰,宫彦龙,吴娴,吴朝昕,吴健强,朱速松. 2023

[11]优质杂交晚籼新组合野香优航1573. 李永辉,吴晓峰,罗来杨,谢红卫,蔡耀辉,谭勇,颜龙安,邱在辉. 2020

[12]利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辣椒新品种“宇椒7号”. 王雪,陈立新,刘录祥,赵琳姝,郭亚华,谢立波. 2017

[13]甜椒新品种“宇椒6号”的选育. 谢立波,王雪,陈立新,刘录祥,胡少新,郭亚华. 2018

[14]优质红米晚籼稻"赣晚籼33号"的选育研究. 李源祥,王任初,华育坚,蒋兴村,李金国,黎二妹. 2003

[15]应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选育香稻新品种粤航1号. 周汉钦,何昆明,潘大建,范芝兰,吴惟瑞,陈顺佳,黄秋妹. 2003

[16]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抗稻瘟病研究. 杨祁云,王慧,林佩珍,朱小源,陈志强. 2005

[17]空间诱变因素对不同粳稻基因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徐建龙. 2000

[18]空间诱变育成水稻品种对硒的生物富集能力研究初报. 周汉钦,陈建酉,翁志强. 2008

[19]3个空间诱变水稻品系的稻瘟病抗性评价及抗性遗传分析. 肖武名,孙大元,张景欣,王慧,郭涛,刘永柱,朱小源,杨祁云,陈志强. 2012

[20]水稻恢复系R225和保持系特B空间诱变效应探讨. 唐清杰,林尤珍,严小微,韩义胜,孟卫东.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