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引水工程弃渣场立地分类及植被恢复条件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淏舟
作者: 杨淏舟;王建文;陈平平;王波;李敏;陈奇伯;宋智衍;何光熊
作者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滇中引水工程;弃渣场;立地类型划分;植被恢复条件评价
期刊名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ISSN: 1000-0860
年卷期: 2024 年 55 卷 0S2 期
页码: 531-5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析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内220个弃渣场立地类型,评价不同类型立地的植被恢复条件,为长距离输水工程弃渣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滇中引水工程沿线弃渣场为研究对象,提取海拔、坡度、坡向、降雨量、年均温和黏聚力作为主导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值计算,对弃渣场进行分类,并进行植被恢复条件评价。(1)制定因子分级标准,利用6个因子将弃渣场分为5个类型组,不同类型组的海拔、降雨量、年均温和黏聚力因子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坡度因子组间差异显著(P<0.05),坡向因子组间差异不显著。(2)以差异极显著的因素作为主导因子对弃渣场类型组进行分类并命名,分别为低海拔-高年均温-小黏聚力组、中海拔-高年均温-小黏聚力组、高海拔-高年均温-中黏聚力组、高海拔-中年均温-大黏聚力组、高海拔-中年均温-中黏聚力组。(3)弃渣场植被恢复条件评价结果表明,类型组可分为易(D<0.4)、中(0.4≥D>0.6)、难(D≥0.6)3个等级,植被恢复条件评价为易、中、难的弃渣场占比分别为22.27%、68.18%、9.55%。在滇中高原长距离输水工程弃渣场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根据弃渣场类型的划分结果,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措施,确保植被恢复效果,防治水土流失、防止生态系统退化。
分类号: TV68%X171.4%S157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猪肠病毒G型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作者:林艳;夏嘉鑫;周远成;李敏;郑勤琴;陈莉群;岳丰雄
关键词:猪;仔猪;猪肠病毒G型;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人工感染模型;腹泻
-
贵州省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
作者:唐会会;周维佳;朱速松;裴晓红;吴圣;李敏;靳颖;曾涛;江学海;李祖军;龙武华;彭强;邓茹月;李佳丽
关键词: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种质资源;对策;贵州
-
饲料添加γ-氨基丁酸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冬强;李敏;赵红霞;李培佳;黄文;曹俊明
关键词:黄颡鱼;γ-氨基丁酸;生长性能;消化;营养代谢基因
-
紫云英和秸秆协同还田对稻田氮素当季利用与去向的影响
作者:卜容燕;程文龙;韩上;纪根学;唐杉;胡润;李敏;王慧;朱睿;武际
关键词:紫云英;水稻秸秆;阶段供氮特性;氮肥利用效率;~(15)N同位素;氮素去向
-
不同强化处理措施生态沟渠的净化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李敏;张迎颖;王岩;张志勇;苏国东;刘海琴;宋雪飞;姜智绘
关键词:生态沟渠;农田退水;削减率;氮;磷
-
光伏电站建设的生态效应:光伏治沙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刘坤;王波;张发国;吴晓;王睿;张峰;贾蓉;张红星;未丽;董礼;包爱科
关键词:荒漠化;光伏;植被恢复;治沙
-
不同种植模式对干热河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作者:张斌艳;何光熊;王艳丹;杨淏舟;余建琳;冷鹏;方海东;史亮涛;冉林
关键词:种植模式;降雨特征;径流分配;壤中流;土壤流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