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轮作条件下稻麦秸秆腐解规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信彩云

作者: 信彩云;马惠;王瑜;赵庆雷;刘奇华;杨军;陈博聪;李景岭;林香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旱轮作;稻麦秸秆;腐解规律;养分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2019 年 008 期

页码: 75-78

摘要: 为探明水稻-小麦轮作条件下稻麦秸秆还田后的腐解规律,对水稻小麦秸秆还田后不同时期的秸秆残余率和氮、磷、钾、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累积释放率及平均释放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腐解(水稻秸杆210天、小麦秸杆120天),水稻和小麦秸秆最终65%以上已腐解;水稻秸秆中氮、磷、钾、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别释放60.95%、6.77%、90.58%、38.77%、9.04%、30.97%;小麦秸秆中氮、磷、钾、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别释放24.94%、22.01%、93.64%、25.39%、24.19%、39.13%.稻麦秸秆中钾的累积释放率最高,均超过90%.水稻和小麦秸秆中磷的平均释放速率变化不大,氮和钾的平均释放速率高峰均出现在前期,腐解后期呈降低趋势;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平均释放速率要高于氮磷钾元素.

分类号: S141.4

  • 相关文献

[1]苏南稻麦两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的效果与技术. 顾志权,钱卫飞,陆建华,李庆康,赵强基. 2000

[2]稻麦秸秆行(沟)式套埋轻简还田模式与配套技术. 魏亚凤,刘建,李波,汪波,季桦. 2013

[3]盐城市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存在问题及对策. 刘洪进,李长亚,周艳,王文彬,金鑫,杨力,任仲玲. 2013

[4]稻麦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吴俊松,刘建,刘晓菲,杨海水,王小华,许明敏,魏亚凤,卞新民. 2016

[5]江苏省稻麦秸秆收集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张斯梅,杨四军,石祖梁,常志州. 2014

[6]稻麦秸秆还田稻麦生产技术规程. 陈新兵,郑宪清,吕卫光,张翰林,李双喜,张娟琴. 2016

[7]稻麦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常志州,陈新华,杨四军,王德建,石祖梁,张斯梅. 2014

[8]对稻麦秸秆还田问题的思考. 常志州,王德建,杨四军,王灿,张斯梅. 2014

[9]江苏省稻麦秸秆收集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英文). 张斯梅,杨四军,石祖梁,常志州. 2015

[10]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赵永强,徐振,张成玲,杨冬静,孙厚俊,谢逸萍. 2017

[11]砂滤管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的分解规律.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张晓伟,刘涛. 2010

[12]秸秆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特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刘方明,高玉山,孙云云,窦金刚,侯中华,刘慧涛,王立春. 2018

[13]松嫩平原盐碱地玉米秸秆腐解规律试验研究. 刘少东,汪春,姜薇,刘丹. 2018

[14]不同还田方式下大豆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匡恩俊. 2010

[15]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金梁. 2012

[16]华北地区棉田翻压冬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宁东峰,马卫萍,孙文彦,李志杰,王来清,曹卫东. 2011

[17]不同农作物秸秆腐解规律及模型预测评价. 梁鑫宇,宋明丹,韩梅,李正鹏. 2023

[18]不同装袋量下麦秆和毛叶苕子混合腐解特征. 刘婷,宋明丹,韩梅,梁鑫宇,李正鹏. 2024

[19]粉碎和添加菌剂对红壤区自然堆沤条件下稻秆养分释放的影响. 黄美福,罗文丽,区惠平,曾艳,黄金生,谭宏伟. 2014

[20]大豆绿肥腐解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秀领,闫旭东,徐玉鹏,刘艳坤,刘忠宽.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