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低温对籼稻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耐冷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阮仁超

作者: 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褚旭东;周介雄;朱玉琴;严宗卜;李其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籼稻;耐冷性;相对冷敏指数;低温胁迫;不完全双列杂交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06 年 19 卷 06 期

页码: 981-98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采用田间分期播种的自然低温胁迫方法,以相对冷敏指数(CR I)为评价指标,对籼稻恢复系明恢63(R1)、蜀恢527(R2)、绵恢725(R3)、绵恢746(R4)和辐恢838(R5)及其1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障碍型耐冷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系R1~R5及其杂交组合对低温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R5表现耐冷性强,而R3、R1和R2均表现为弱;2)在一定的低温胁迫下,同一个恢复系与不同不育系和不同恢复系与同一不育系组配系列杂交组合之间的平均结实率和CR I值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耐冷性强弱前者呈A/R5>A/R3>A/R2>A/R1>A/R4趋势,后者呈A3/R>A1/R>A2/R的趋势,表明杂交水稻低温障碍型耐冷性的表达既与恢复系有关,又受不育系影响;3)在一定低温胁迫下,恢复系与其相应杂交组合的耐冷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R1、R2、R3和R5与其对应杂交组合之间CR I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6**、0.5145*、0.1660和0.8965**。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杂交籼稻与其亲本低温障碍耐冷差异的相关性分析. 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褚旭东,周介雄,李其义. 2006

[2]籼型杂交水稻低温障碍型耐冷性研究. 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周介雄,李其义,王朝刚. 2007

[3]2018年贵州省杂交籼稻区试组合的耐冷性鉴定. 黎小冰,陈惠查,谭金玉,李欢,阮仁超. 2019

[4]花期极端低温对杂交籼稻的影响. 周维佳,黄宗洪,罗德强,姜萍,江学海. 2004

[5]杂交水稻耐冷性与贵州省生产应用问题与对策. 李其义,阮仁超,余显权. 2002

[6]东乡野生稻苗期根系耐冷性生理生化特性. 张成良,黄英金,陈大洲,肖叶青,邬文昌,胡兰香,王利兵,喻宁根. 2007

[7]6个棉花品种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姜艳丽,尹晓斐,薛金爱,杨艳兵,王计平,皇甫张龙. 2013

[8]低温胁迫对高粱幼苗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史红梅,张桂香,张海燕,杨彬. 2014

[9]低温胁迫下高粱幼苗对外源脯氨酸的响应. 李爱军,张桂香,周福平,张海燕,杨彬,史红梅. 2019

[10]华南超级稻秧苗耐冷性研究初报. 陈友订,黄农荣,黄秋妹. 2004

[11]低温胁迫对茄子幼苗耐冷生理特性的影响. 高秀瑞,潘秀清,武彦荣,李冰. 2008

[12]低温胁迫下不同耐冷性番茄品种幼叶细胞Ca~(2+)分布变化的差异. 雷江丽,杜永臣,朱德蔚,王鸣,王孝宣,李树德. 2000

[13]雄蚕品种的几个茧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何克荣,祝新荣,柳新菊. 2002

[14]小麦不同千粒重亲本的杂种优势分析. 张伟,逯腊虎,袁凯,张婷,史晓芳,杨斌,侯东红. 2018

[15]陆地棉16份材料配组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桑晓慧,桑晓慧,陈伟,赵云雷,赵佩,龚海燕,王红梅. 2021

[16]家蚕亲本材料三个综合性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李德臣,吴凡,郝瑜,陈登松. 2019

[17]基于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水稻农艺性状配合力基因组预测. 王欣,马莹,胡中立,徐辰武. 2019

[18]杂交水稻表型、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 陈俊孝,游艾青,刘凯. 2020

[19]几个甘薯亲本的配合力分析及利用评价. 叶凤淑,王大一. 1996

[20]陆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研究. 杨桂芬,陶大云,胡凤益,杨江义.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