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分析的11种烟台中、晚熟品种苹果香气成分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承锋

作者: 孙承锋;朱亮;周楠;杨建荣;李彦伸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苹果;香气成分;气质联用(GC-MS);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15 年 09 期

页码: 268-2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探明烟台中、晚熟苹果品种间主要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对11种烟台中、晚熟品种苹果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不同品种的苹果以及其香气成分的种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11种苹果中共检测出59种香气成分,其中21种成分为所有品种苹果所共有,在共有香气成分中,乙酸、丁酸、己酸的酯类化合物,己醛(包括2-己烯醛)与一些高级醇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阳光苹果、丹霞苹果综合得分较高,极早熟富士苹果综合得分最低,得分排名反映出苹果品种之间主要香气成分的差异大小。聚类分析表明,11种苹果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烟富三、斗南、甘红、极早熟富士、皮诺娃、烟富一、最良短富;第二类为丹霞、阳光;凉香和华帅分别自为一类。经过两种分析方法有效结合,筛选得到的丹霞、阳光、凉香、华帅四种苹果香型特点更为突出,为今后品质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分类号: TS255.7`O657.63

  • 相关文献

[1]5种苹果微粉的理化品质与行为特征. 薛玉洁,陈芹芹,毕金峰,周沫,宁喜斌,王淑珍. 2016

[2]苹果红色芽变香气组分及脂肪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 王传增,张艳敏,徐玉亭,董飞,宋杨,刘美艳,刘金,陈学森. 2012

[3]‘七月鲜’苹果不同着色度果实主要组成成分及其变化. 宣景宏,王冬梅,刘志,伊凯,吕德国. 2012

[4]苹果海棠复合果酒香气成分研究. 康三江,曾朝珍,张海燕,袁晶,张霁红,宋娟,张芳. 2020

[5]苹果树莓复合果酒香气成分分析. 曾朝珍,康三江,张霁红,张海燕,张芳,袁晶,宋娟. 2019

[6]寒地苹果主栽品种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 刘畅,王昆,安萌萌,梅闯,曹阳,于文全,卜海东,程显敏,顾广军,孟祥海,董雪梅,程存刚. 2019

[7]银杏葡萄酒香气成分的萃取条件优化及其香气物质的测定. 冯涛,桑敏,庄海宁,孙敏,徐志民,王旭增. 2019

[8]酥梨汁乳酸菌发酵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牛佳佳,赵彪,崔巍,郭超峰,徐振玉,鲁云风,苗建银,张四普. 2023

[9]基于柱前衍生化GC-MS的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初级代谢物变化规律研究. 陈美,戴伟东,李朋亮,朱荫,陈勤操,杨艳芹,谭俊峰,林智. 2019

[10]冬小麦冻害胁迫高光谱分析与冻害严重度反演. 王慧芳,王纪华,董莹莹,顾晓鹤,霍治国. 2014

[1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叶面积指数尺度效应. 董莹莹,王纪华,李存军,杨贵军,徐新刚,王慧芳,黄文江. 2012

[12]基于数据分割与主成分分析的LAI遥感估算. 董莹莹,王纪华,李存军,杨贵军,宋晓宇,顾晓鹤,黄文江. 2011

[13]化学计量学模式识别方法结合近红外光谱用于大米产地溯源分析. 李勇,严煌倩,龙玲,余向阳. 2017

[14]PCA与随机森林相结合筛选高信息量SNP位点——应用于羊的品种鉴别. 刘月丽,覃锡忠,贺三刚,李文蓉,王悦,贾振红,刘明军. 2018

[15]利用成像高光谱区分冬小麦白粉病与条锈病(英文). 梁栋,刘娜,张东彦,赵晋陵,林芬芳,黄林生,张庆,丁玉婉. 2017

[16]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品种柑橘制汁适应性研究. 王靓钰,夏其乐,陈剑兵,曹艳,张俊,关荣发. 2019

[17]外源添加酵母对黑豆酱油品质的影响. 钟小廷,吕杰,易谦武,刘迎涛,李可. 2020

[18]河流底泥DOM、营养盐与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响应关系. 肖艳春,于会彬,宋永会. 2022

[19]电子舌技术对不同配比香露兜绿茶的识别研究. 徐飞,宗迎,初众,卢少芳,谭乐和,朱红英. 2011

[20]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在五倍子蜂蜜风味识别中的应用. 邓梦青,袁扬,赵恬,王胤晨,张定红,张锦华.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