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苕子磷获取特征及根际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常单娜

作者: 常单娜;陈子英;韩梅;李正鹏;严清彪;吕帅磊;周国朋;孙小凤;曹卫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毛叶苕子品种(系);土壤磷组分;有机酸;磷酸酶活性;磷酸酶基因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24 年 33 卷 004 期

页码: 122-1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毛叶苕子是我国重要的肥饲兼用绿肥作物,研究毛叶苕子磷获取特征及根际特性的基因型差异,为毛叶苕子磷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在青海西宁开展盆栽试验,设置毛叶苕子品种和磷肥种类双因素,毛叶苕子品种为大田试验筛选的磷高效及磷低效品种(系)各2个,磷肥种类为过磷酸钙和磷矿粉,设置不施磷肥对照,共12个处理.盛花期测定分析毛叶苕子磷素积累量、土壤磷组分、土壤有机酸、根系酸性磷酸酶(RACP)、土壤酸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CP、ALP)、土壤酸性及碱性磷酸酶(phoC、phoD)基因丰度.结果显示,不同磷效率毛叶苕子品种(系)总磷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分别为7.45~46.07 mg·盆-1 和7.12%~22.49%;磷高效品种(系)总磷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低效品种(系),增幅分别为0.91%~61.20%和12.52%~60.25%.相比磷低效品种(系),磷高效品种(系)提高了活性磷(labile P)和中等活性磷(moderately labile P)的比例,降低了稳定性磷(stable P)的比例,后者的活性磷和中等活性磷的比例分别是前者的 6.14~26.14 倍和 1.04~1.54 倍,前者的稳定性磷库比例是后者的2.92~7.91倍.磷高效品种(系)土壤总有机酸(TOA)、草酸(OXA)含量、RACP、ACP、ALP活性均显著高于磷低效 品 种(系),分 别 提 高 117.45%~254.60%、19.40%~50.75%、16.37%~146.40%、6.19%~104.19%和6.16%~35.06%.磷高效品种(系)phoC 和 phoD丰度分别是磷低效品种(系)的1.07~2.58倍和1.46~3.64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TOA、OXA、RACP、ACP与活性磷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 0.40、0.46、0.13、0.19;与stable 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75、0.58、0.41和0.49.综上,磷高效毛叶苕子品种(系)活化难溶性磷的能力较强,具有更高的磷素积累量和磷肥利用率.其主要通过增加有机酸(主要是草酸)含量、磷酸酶活性、phoC和phoD基因丰度活化难溶性磷,提高土壤中活性磷和中等活性磷的比例,促进对磷的吸收利用.

分类号: S551

  • 相关文献

[1]水作和旱作水稻施磷效应及土壤磷组分的变化. 周春霖,尹金来,洪立洲,沈其荣,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2002

[2]麦秸翻压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程宪国,王维敏. 1991

[3]磷肥配施鸡粪对土壤磷组分及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程宪国,王莉. 1992

[4]土壤磷形态组分分级及31P-NMR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汪洪,宋书会,张金尧,刘云霞. 2017

[5]土壤磷形态组分分级及~(31)P-NMR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汪洪,宋书会,张金尧,刘云霞. 2017

[6]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袁亮,李絮花,李润,路超,赵朋. 2007

[7]不同湿地模型净水效果与基质酶活性相关性的比较研究. 王林,李冰,余家辉,朱加宾,朱健. 2017

[8]磷肥减施对设施番茄根系形态、磷吸收及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的影响. 高利娟,张猛,魏建林,刘冬梅,丁效东. 2019

[9]长期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磷吸收及根际磷转化的影响. 郭丽丽,李彦生,于镇华,王光华,刘晓冰,张锦源,吴俊江,王国兵,金剑. 2024

[10]石灰性土壤上VA菌根真菌对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冯固,杨茂秋,白登莎,黄全生. 1993

[11]长期施肥对黄壤稻田和旱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刘彦伶,李渝,张雅蓉,黄兴成,朱华清,杨叶华,张萌,蒋太明,张文安. 2022

[12]黄河三角洲盐渍化荒地种植植物对土壤改良、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刘盛林,丁效东,郑东峰,石宁,刘国利,孙泽强. 2021

[13]长期不同培肥生态环境下黑土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 李东坡,武志杰,陈利军,梁成华,朱平,任军. 2004

[14]纳米氧化物和溶磷真菌对盆栽水稻生物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贾艳艳,徐建明,吴传万,顾大路,杨文飞,杜小凤,王伟中,诸俊. 2021

[15]叶面喷肥对‘早金酥’梨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沙守峰,李俊才,王家珍,蔡忠民,李宏军,姜晓艳. 2016

[16]高效解磷菌对矿物专性吸附磷的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边武英,何振立,黄昌勇. 2000

[17]火龙果不同品种(品系)果肉糖、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李文云,彭志军,王彬,蔡永强. 2010

[18]溶磷菌的溶磷、分泌IAA及有机酸特性研究. 李显刚,王小利,姚拓,陆瑞霞,孟军江. 2012

[19]不同产地牛肉红朱橘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分析. 李文云,王立娟,袁启凤,陈守一,彭志军,柏自琴,李金强. 2014

[20]不同品种桑椹中糖酸组成和甜酸风味评价. 吕辉华,吴继军,廖李,陈学玲,王俊,汪兰,吴文锦,丁安子,程薇.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