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方式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秦志列

作者: 秦志列;孙辉;张风廷;赵昌平;王志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育性表达;种植方式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7 年 35 卷 24 期

页码: 11-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的稳定表达是实现其成功利用的关键。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2个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时期的推迟、播种密度的降低、行间距的增加,自交结实率呈升高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播种时期对自交结实的影响最大,播种时期与播种密度、播种行间距间均存在显著的互作。年度间、株间、株内穗间、穗内小穗间、小穗内小花间均存在自交结实的差异,其中不同蘖位间自交结实粒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主茎>第1分蘖>第2分蘖>第3分蘖,第5~10小穗自交结实多于其他部位。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育性可表现出由0%~70%的连续变化,而BS210的育性则在11%~42%。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 2007

[2]不同时期茉莉酸甲酯处理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 缪晨琦,秦志列,赵昌平,王志敏,崔玉亭. 2008

[3]茉莉酸甲酯与水杨酸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颖花开闭的调控. 刘淑英,秦志列,张风廷,赵昌平,马庆. 2007

[4]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转换规律研究进展. 权威,孙辉,赵昌平,刘黎明,于卓. 2007

[5]小麦孤雌生殖育种技术研究新进展. 刘娜,赵昌平. 2007

[6]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NS育性转换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研究. 张自刚,马小飞,张红霞,王震,张思妮,郭冬,张永鹏,马翎健. 2016

[7]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育性的遗传分析. 徐达文,张立平,赵昌平,郑用琏. 2009

[8]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研究进展. 江红梅,张立平. 2009

[9]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及功能预测. 赵昌平,张立平,李云伏,马荣才,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秦娜. 2007

[10]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 秦志列,张风廷,叶志杰,任立平,赵昌平,王志敏. 2007

[11]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恢复研究进展. 娄鸿耀,李翰霖,秦志列,曲曼古丽·库尔班,朱明慧,刘昌文,张胜全. 2025

[12]全膜覆土穴播及配方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宋雄儒,李旭东. 2014

[13]田间微集雨种植方式及播种行距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崔欢虎,王娟玲,靖华,王裕智,马爱平,张红芳. 2009

[14]山东省不同生态区域花生种植方式综合评价研究. 王才斌,郑亚萍,成波,沙继锋,张鲁江,孙秀山,李安东. 2002

[15]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司纪升,王法宏,李升东,冯波,孔令安. 2006

[16]小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于丹,陈旻,张培培,刘晓辉,陈舜,杨丽琼,李伯群,余国东,阮仁武. 2011

[17]籼型光敏核不育系间杂交后代的育性表达及选育效果. 邓锡洪,谢戎. 1995

[18]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与亲缘背景分析. 邵继荣,罗光才,张经纬,谢戎. 1993

[19]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低温下育性表达规律研究. 袁隆平. 2000

[20]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间三交F_1育性表达研究. 曾亚文,徐福荣,陈勇,梁斌,叶昌荣,申时全.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