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水年型灌溉模式对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新乐

作者: 李新乐;侯向阳;穆怀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花苜蓿;降雨年型;灌溉模式;产量;土壤水分动态

期刊名称: 中国草地学报

ISSN: 1673-5021

年卷期: 2013 年 35 卷 05 期

页码: 46-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大田条件下,探讨了不同降水年型下灌溉模式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及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在京南地区,紫花苜蓿达到高产的最佳需水量为750~800mm之间。在枯水年,前3茬苜蓿产量随降雨和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第4茬则降低,采用在苜蓿返青及1、2茬苜蓿刈割后灌水且每次灌水75mm(W3)的灌溉模式有利于苜蓿高产;在丰水年,第1、2茬苜蓿产量随降雨和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3、4茬则降低,采用在苜蓿返青及第1、2茬苜蓿刈割后灌水且每次灌水50mm(W2)的灌溉模式有利于苜蓿高产。枯水年4~9月土壤水分变化基本呈W型,而丰水年为V型。枯水年和丰水年雨季前土壤水分均缓慢减小,枯水年雨季后土壤水分变化平缓,而丰水年雨季后土壤水分增加明显。

分类号: S541.9

  • 相关文献

[1]不同降雨年型施氮量与收获期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梦,张垚,葛均筑,周宝元,吴锡冬,杨永安,侯海鹏. 2023

[2]基于AquaCrop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戎亚思,李国强,张杰,张建涛,王猛,郑国清,冯伟. 2023

[3]耕作方式与施肥对陇东旱塬冬小麦-春玉米轮作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张建军,王勇,樊廷录,郭天文,赵刚,党翼,王磊,李尚中. 2013

[4]华北平原不同灌水条件下两冬麦品种土壤水分动态与产量差异. 项艳,龚道枝,梅旭荣,郝卫平,白清俊. 2009

[5]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荧光特征及品种抗旱性研究.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李科江,马俊永. 2017

[6]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对菠萝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海洋,石伟琦,刘亚男,冼皑敏,王琚钢. 2016

[7]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曹彩云,党红凯,郑春莲,郭丽,马俊永,李科江. 2016

[8]冬小麦生长季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海霞,李玉义,任天志,逄焕成. 2011

[9]南疆无膜滴灌棉田灌溉模式及耗水规律研究. 王洪博,赵栗,高阳,王兴鹏,曹辉. 2021

[10]灌溉模式对华南广适型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罗炳顺,潘圣刚,林青山,江奕君,陈金德,田华,唐湘如. 2012

[11]灌溉模式与施氮方式对北方粳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王悦,吴周周,刘佳欣,周婵婵,王术,贾宝艳,黄元财,王岩,王韵,冯跃. 2023

[12]微喷带灌溉模式下冬小麦产量及穗部性状研究. 姚海坡,董志强,吕丽华,张经廷,张丽华,姚艳荣,郑孟静,贾秀领. 2022

[13]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制种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谭紫熠,张芮,张梅花,董博,杨义荣,赵霞,薛子钰,刘德峰,袁超. 2023

[14]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李欢欢,刘浩,孙景生,马筱建,崔永生,马岩川. 2018

[15]四种灌溉模式对双季茭白(秋茭)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陈建明,庞英华,张珏锋,朱徐燕,黄锡志,朱建杰,钟海英. 2015

[16]基于作物-水模型的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研究. 杜建民,周乾,王占军,俞鸿千,季波,蒋齐. 2020

[17]基于CROPWAT模型的哈尔滨地区26年大豆生产水足迹变化研究. 徐猛,金梁,魏丹,殷大伟,李玉梅,王伟,张久明,胡军祥. 2019

[18]基于APSIM模型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施氮深度对旱地小麦的产量效应. 尹嘉德,侯慧芝,张绪成,马明生,雷康宁,郭宏娟. 2022

[19]甘肃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贮水效率分析. 朱润身,高世铭,祁国元. 1990

[20]样点数量对林区土壤水分动态测定精度的影响. 阎顺国.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