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不同种植模式作物耗水监测与特点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蒋柯南

作者: 蒋柯南;龚道枝;李晓婕;毛丽丽;韩卫华;赵瑞平;陈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种植模式;作物耗水估算;地下水超采;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华北平原

期刊名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ISSN: 1672-643X

年卷期: 2023 年 34 卷 005 期

页码: 215-2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华北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作物耗水与生产能力以评价其缓解地下水超采的潜力,于2021-2022 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顺义试验站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和冬小麦-夏休闲3 种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监测各种植模式的蒸散、土壤储水和渗漏,使用FAO-56 推荐的双作物系数法估算不同种植模式的蒸散量,同时分析了估算效果和蒸散与环境的响应特征,并比较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效益的相对关系.结果表明:3 种种植模式的实测蒸散量与净辐射呈指数函数关系、与气温呈二次函数关系、与水汽压差呈线性函数关系,可以使用双作物系数法或非线性拟合公式较好地估算不同种植模式的蒸散量;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耗水量也最高,地下水净消耗量为 197.52 mm,而冬小麦-夏休闲模式净地下水消耗量最小,比冬小麦-夏玉米模式低72.28%.未来需要结合华北平原不同区域可利用和开采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和土壤储水能力以及作物耗水量优化作物种植模式,以达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

分类号: S273.4%TV211.1+2

  • 相关文献

[1]波文比仪与蒸渗仪测定作物蒸发蒸腾量对比. 强小嫚,蔡焕杰,王健. 2009

[2]农业种植结构等因素对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的影响. 连煜阳,刘静,张天才. 2017

[3]可持续挖掘草原生产潜力技术及模式. 侯向阳. 2015

[4]提补水价对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 陆秋臻,刘静. 2017

[5]水资源约束下农户灌溉技术选择与集体行动——基于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的农户微观数据. 左喆瑜. 2019

[6]“一提一补”水价改革节水效果研究. 刘静,陆秋臻,罗良国. 2018

[7]华北平原地区松花菜秋季高产栽培技术. 单晓政,文正华,张小丽,刘莉莉,江汉民,姚星伟,牛国保,孙德岭. 2019

[8]碳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秸秆腐解、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黄涛,仇少君,杜娟,史振侠,巨晓棠. 2013

[9]华北平原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灌浆特性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杨再洁,史磊刚,文新亚,陈阜. 2013

[10]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温延臣,张曰东,袁亮,李伟,李燕青,林治安,赵秉强. 2018

[11]华北平原地下水压采区冬小麦种植综合效应探讨. 王慧军,张喜英. 2020

[12]华北冬小麦开花期补灌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张经廷,吕丽华,董志强,张丽华,姚艳荣,申海平,姚海坡,贾秀领. 2019

[13]~(15)N同位素在华北冬小麦夏玉米氮营养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张经廷,周顺利,王志敏,贾秀领. 2019

[14]作物水肥耦合类型量化方法在华北冬小麦水氮配置中的应用. 张经廷,吕丽华,张丽华,董志强,姚艳荣,姚海坡,申海平,贾秀领. 2019

[15]生物质炭对华北平原4种典型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张秀玲,孙贇,张水清,岳克,曹红亮,林杉. 2019

[16]生物质炭对华北平原4种典型土壤冬小麦生育前期氨挥发的影响. 张水清,张博,岳克,孙贇,张秀玲,林杉,黄绍敏. 2021

[17]降水因素导致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敏感期分析. 李小涵,武建军,雷添杰,周洪奎. 2020

[18]基于SPEI_KC的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周年干旱特征分析. 马雪晴,胡琦,王靖,潘学标,张君,王晓晨,胡莉婷,和骅芸,李蓉,邢梦媛. 2020

[19]喷灌洒水与施肥均匀性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久生,饶敏杰. 2002

[20]基于AMSR-E数据估测华北平原及东北地区土壤田间持水量. 吴炳方,闫娜娜.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