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观察和广亲和基因的测交验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运昌
作者: 廖伏明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1988 年 06 期
页码:
摘要: 我们在提纯稳定湖北光敏核不育材料、转育新的光敏核不育系的同时,并对其育性变化进行了一些观察,以期掌握这些材料在湖南的变化规律。又在大量测交筛选广亲和品种的同时,对国内已有的及从日本引进的几个广亲和品种的广亲和性进行了测交验证,以便正确利用。 一、湖北光敏核不育材料的育性观察 1.光敏核不育材料在海南岛的育性表现 从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引进的早籼型光敏核不育材料W6154,在海南三亚市于1996年12月9日播种, 1987年3月18日始穗,全部单株散粉结实基本正常。剪去稻穗后,再生植株4月9日开始抽穗,目测为全不育。但将4月9日和1!日两天抽穗的稻穗。分别对每一朵已外露尚未开花的颖花进行花粉镜检,其结果列于表1。 从镜检结果看,花粉完全不育的颖花平均占86.60%,花粉正常或大部分正常的领花数占13.40%。但是4月9日抽穗的,正常花粉的颖花数占16.18%,而4月if日抽穗的则只占10.61%,正常花粉颖花数有下降的趋势,同时,检查的 6个穗子中。有 1个稻穗的全部领花是不育的,这说明早抓型光敏核不育,即使是在海南三亚(17”50’0)这样的自然区域中也可以找到表达不育的适宜时期。 2.光敏核不育材料在长沙的育性表现 相87年在长沙种植湖北光敏核不育材料30个株系,共2500株。5月28日播种,最早的株系7月30日始穗,最迟的8月24日始穗。一部分株系由于在海南自然传粉带来杂株率高,未作育性考查,选择几个值极性状学养的株系分别调查了不育株率,其结果列.于表2。 表2表明:(l)粳型光敏核不育材料育性变换比较彻底,比较整齐,而制型光敏核不育材料育性尚有不同程度分离I(2)根据华中农业大学元生朝教授等在武汉(30oil’N)的研究,光照长度诱导光敏核不育的敏感期是在第二次枝便及颖花原基分化期至花粉每纲胞形成期,诱导不育的自然临界光照时间为13小时22分.我们在长沙地区(28。12,N)的研究,发现粳型材料W6327育性转换敏感期日照时数为13.43(13小时25介入,不育株率达到100%,这与元生前等人的研究路果完全一致。在长沙地区,is月6月(忠摄。时数13.32)以前进人第二次校担及颖花原基分化期,整个 8月下旬抽穗都是适宜既。而这正是我省杂交制种授粉的最好季节。 IM 为了探明湖北光敏核不育材料在长沙g月份抽穗从不育转为可育的情况,我们从8月份抽穗的单株中选择完全不育株,去德培植再生稻,讽验再生稻穗套袋自交结实率。现将4个林系伪观察结果绘成曲线(见图),范标出抽穗当天日照时数,日平均气温相对照。 9月26—27日平均气温在21℃以下,*6154。2,,*61’54—3等几个株系自交给实率均显著下降,显然是受低温影响,再月1于一25比。最低日平均温度2.1.2℃,最高为九3℃,均处于正常开花授粉的气温条件内,;因此,这期间抽穗的结实率高低,主要取决于花粉可育的程度。也就是取决于这些未散核不育材料对光照时间逐渐缩短的反康程度,我们从中找出其变化的规律是。(1)9月15日,无论模型或脚型光敏核不育材料都B进入由不jy转换为可育的过程,自交给实率为k94一is%;。《2)由不育转换为可育,是一个&显变到质变的过程。粳稻MCgg- 1- 1- 7, 9月 10日已抽穗,自变结实率一仅1.16%,9 R15日劫穗,自交给实率仍只。有3.l%,但9且ig日抽穗,结实率突然上升为z8.:1-5%,制稻w6154—3,9月15月抽穗,自交结实率只有7.14%,至9月19日还、只有12.65%,但9月21—23日,自交结实率突然上升到39.04%和72.34%。( 3)遗传嘴景不同的光敏核不育材料,对光照时数缩短的反应也不同,粳型材料渐变过程短,结实高峰出现早,但可育程度较低,高峰期结实率只能维持3o%左右;制型材料渐变过程比较长,自交给实高峰出现迟。但可育程度’较高,高峰期结实率可达50—70%,但受低温影响,结实率迅猛下降。(4。)不育转换为可育较充务的时期,粳型材料为9月18一 ,、-tgs日,当天日照时数为12.21—12.02小时o制型材或为9月缸一封日,当天日照时数为12.13—u.02小时。制精短于粳稻。、(’5)光敏核不育系秋季再生留种是可行的,但由于 9’月 20’、日以前育性’opw不彻底,自交结实率低; g月20’日以后抽穗,结实率有所提高,值已逾安全齐德期,因此我省不宜秋季大面积繁殖光敏核不育就‘-’、。 =、水稻外亲和供品种的测交验证 选用粳稻品种京进1号、矮秆Zs、垦87秽一粒精品种IR36、湘接早9号等分别与CP--SLO17、 02428、Ketan Na。gktr、塔迪等广亲和性品种杂交,业以京越!号。IR36等测交品种互相配制的普通税粳交为对照,测验其杂种FI结实率。结果表明(见表3h ( 1) CP—SLO17等4个品种确实具有广亲和性,因为它们与税、粳稻杂交平均结实率都高于普通税粳交的结实率】,(2)其广亲和性偏粳,因为它们与粳稻杂交结实率高于税稻杂交的结实率,但是与税稻杂交的纪实率仍然高于普通热、粳交的结实率。 -4个.广亲和性品种的亲和力是有差别 的(见表 4 2。 CP—SLQ17、 02428广亲和做出较好,与税稻、粳稻杂交,杂种FI结实率 70’%以上的组合都超过半数或接近半数,可供育种上广泛种用;塔迪的广亲和性次之,与粳稻杂交结实率较高,与税稻杂交结实率明显下降,但由于培迪的其它性状(生育期、株型、米质等’)较好,因而也可供育种上利用’Ketan(nib。的广亲和性较差,利用价值不大。 广亲和力的相对性表现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广亲和力基因的表达有别。如CP:SLO17与不同粳稻杂交,结实率也不一样:与0131杂交,FI结实率高达89.63%,与0320杂交,F;结实率为89.26%,而与0228杂交,F。结实率仅49.14%,02428、培迪等都有相类似的表现,即这些广亲和品种不是与所有制、粳品种杂交。F;结实率都正常,而是有着各自的选择性。因此,测验一个水稻品种的广亲和性必须规定统一的测交种,即选用不含$11稻成分的粳稻品种、不含粳稻成分的制稻品种或者古老的农家品种作测交种,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水稻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观察和广亲和基因的测交验证@朱运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廖伏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回顾及持续发展对策
作者:刘爱民;肖层林;廖伏明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基地管理;机械化制种;制种保险
-
袁隆平科学研究成功奥秘探究
作者:廖伏明
关键词:
-
袁隆平院士获颁"麦哲伦海峡奖"
作者:廖伏明
关键词:
-
水稻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的遗传研究
作者:龚俊义;田继微;程本义;孟祥伦;韦飞严;武小金;廖伏明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遗传;6世代联合分离分析;QTL定位
-
不同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抽穗相关性状对赤霉素的响应
作者:唐俐;廖伏明;李新奇;刘爱民;武小金
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抽穗特性;茎秆性状;赤霉素(GA3)
-
超级杂交稻第3期单产13.5t/hm~2攻关获重大突破
作者:廖伏明
关键词:
-
第1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作者:罗闰良;廖伏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