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和根系水分状况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胜群

作者: 刘胜群;郭金瑞;张卫建;任军;宋振伟;阎孝贡;宋凤斌;朱先灿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春玉米;种植密度;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期刊名称: 土壤与作物

ISSN: 2095-2961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93-98

摘要: 种植密度增加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但也增加了群体水分的竞争。为了研究玉米穗下节间和根系水分状况对密度的响应,文章以春玉米为对象,在低密(4.50万株·hm-2)、中密(6.75万株·hm-2)和高密(9.00万株·hm-2)条件下测定玉米茎秆和根系水分状况。结果显示在生育前期,茎秆含水量受密度影响较小,而生育后期其茎秆含水量受密度影响较大。根系中的第一至第四层节根的含水量均值密度影响较小,而第五至第七层节根的含水量受密度影响较大,且中密条件下最高,其次是高密,低密条件下最低。而第一至第四层节根的相对含水量以低密条件下最高,中密次之,高密条件下最低;而第五至第七层节根相对含水量以中密条件下为最高,其次为低密,高密条件下最低。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三空栽培模式技术研究与集成. 杨晓贺,王平,顾鑫,赵海红,姚亮亮,刘伟,申宏波,张瑜,丁俊杰. 2017

[2]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郑迎霞,陈杜,魏鹏程,卢平,杨锦越,罗上轲,叶开梅,宋碧. 2021

[3]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董飞,闫秋艳,李峰,鲁晋秀,杨峰,贾亚琴,王苗. 2020

[4]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对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罗方,杨恒山,张玉芹,何冬冬,刘志雄. 2019

[5]覆膜滴灌下氮肥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群体养分吸收与转运的调控效应. 侯云鹏,孔丽丽,尹彩侠,李前,王立春,徐新朋. 2021

[6]不同春玉米品种干物质生产和子粒灌浆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张明,宋振伟,陈涛,闫孝贡,朱平. 2015

[7]春玉米果穗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研究. 张召星,肖春华,邹楠,杨文杰,侯慧杰,王克如,王玉华,杨小霞. 2018

[8]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春玉米根系与地上部的相关性. 张庆玲,郭军玲,郭彩霞,杨治平,张强,王永亮. 2014

[9]氮密互作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张书萍,赵海岩,刘晶,张洋,王大为,肖万欣. 2022

[10]不同种植密度对超高产稻田春玉米产量性状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唐启源,李迪秦,李维科,李海林,蔡庆红. 2011

[11]种植密度对宁夏灌区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韩聪颖,王丹,黄兴法,杨建国,纪立东,李光永. 2015

[12]双重化控对春玉米不同密度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 焦浏,董志强,高娇,陈传晓,卢霖,董学瑞,李光彦,许艳丽. 2014

[13]春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刘战东,肖俊夫,于景春,刘祖贵,南纪琴. 2012

[14]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氮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刘晓伟,李书田,曾骏,谭雪莲,董博. 2019

[15]川中丘陵区套作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陈红琳,沈学善,王昌桃,刘定辉. 2013

[16]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刘战东,肖俊夫,南纪琴,刘祖贵,于景春. 2011

[17]种植密度对梨树县春玉米增产增效的影响. 张世昌,芮法富,江荣风. 2013

[18]苹果树水分状况及其与蒸腾光合的关系. 汪光义. 1988

[19]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余玲,王彦荣,GARNETT Trevor,AURICHT Geoff,韩德梁. 2006

[20]干旱胁迫下牛心朴子幼苗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及保护酶活性变化. 米海莉,许兴,李树华,何军,魏玉清,李前荣.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