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APD技术进行野生大豆种群内分化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晓馥

作者: 周晓馥;庄炳昌;王玉民;赵洪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RAPD;种群分化;野生大豆;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ISSN: 1000-1840

年卷期: 2001 年 04 期

页码: 1-4

摘要: 利用RAPD技术对 2 5°N野生大豆种群 1 6个样本进行分子标记 .从 1 5 0多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 2 0个 ,共扩增出 1 46条带 ,其中具有多态性带 60条 ,点 40 .8% .平均遗传距离为0 .1 5 3 6;杂合度为 0 .3 2 4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2 5°N野生大豆 1 6个样本分成 4类 ,种群内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 ,本实验为研究野生大豆种群内及进一步研究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探索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并对野生大豆核心质资源的保存及取样策略进行了讨论

分类号: Q503`S565.102.4

  • 相关文献

[1]利用RAPD与SSR技术进行野生大豆种群内分化的研究. 周晓馥,庄炳昌,王玉民,赵洪琨. 2002

[2]绿僵菌菌株遗传多态性与地理来源及寄主种群分化的关联性. 农向群,张泽华. 2010

[3]黄曲条跳甲种群分化的RAPD分析. 傅建炜,陈小龙,尤民生. 2008

[4]分子标记技术在西花蓟马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段惠生,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张思聪,周仙红,于毅. 2012

[5]中国不同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RAPD分析. 庄炳昌,王玉民,徐豹,惠东威,顾京,陈受宜. 1994

[6]利用RAPD技术分析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后代品系遗传组成. 郑翠明,常汝镇,邱丽娟,李玉清,郭蓓. 2000

[7]分子标记研究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进展. 张春宝,林春晶,赵丽梅,董英山,赵洪锟,王玉民. 2018

[8]简单实用的分子标记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李玥莹,杨立国,刘世强,彭霞. 2000

[9]油菜核不育两用系不育基因RAPD标记研究初报. 黄团,黄先群,李丽,彭慧元. 2009

[10]棉花抗黄萎病的RAPD标记. 房卫平,许守明,孙玉堂,唐中杰,王家典. 2001

[11]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王斌. 2012

[12]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张勃,郝保军,王保通,李强,李高宝,郭海鹏,王芳,康振生. 2009

[13]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陈志辉. 2004

[14]分子标记在丛枝菌根研究中的应用. 孙向伟,王晓娟,张贵启,高飞翔,沈禹颖,金樑. 2009

[15]生物技术在蚕豆上的应用及前景. 侯万伟. 2013

[16]宁夏引种黑核桃品种RAPD分析研究. 李苗,黄学琴,吴全忠,张丽,陈虞超,甘晓燕,石磊,宋玉霞. 2011

[17]分子标记在丛枝茵根研究中的应用. 孙向伟,王晓娟,张贵启,高飞翔,沈禹颖,金樑. 2009

[18]分子标记在青稞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张玉清. 2011

[19]小麦品种"Lee"中抗条锈病基因的RAPD标记. 刘红彦. 1998

[20]栝楼的RAPD-PCR体系建立与优化. 曲益涛,董玲,江芹,宁志怨,廖华俊.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