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气温升高的响应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成岩

作者: 郑成岩;陈长青;张鑫;宋振伟;邓艾兴;张保明;王利;毛浓文;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冬小麦;产量;水开放式田间增温

期刊名称: 2014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14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研究背景】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事实,且增温幅度仍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高纬度和高海拔区增温明显。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青藏高原冬小麦主要生长在冬季和春季,生育期较长,气候变暖对其生产的潜在影响显著。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冬小麦产量和面积逐年提高,但至今,关于气温升高对该区冬小麦生产力的影响,尚少见报道。【材料与方法】本文采用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田间增温试验相结合,研究青藏高原区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特征及其适应机制,以期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小麦耕作栽培技术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结果与分析】本试验结果表明,(1)从1988-2012年,西藏地区小麦生育期的日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2]夜间增温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张明乾,陈金,郭嘉,田云录,杨世佳,张丽,杨冰,张卫建. 2013

[3]气候变暖对保定冬小麦的影响──以容城为例. 孙小诺,王蓉蓉,刘胜尧,魏丽欣,董泽亮,吴云龙. 2019

[4]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5]石家庄地区冬小麦适播期时空变化分析. 吴云龙,李丽平,刘胜尧,范凤翠,贾建明. 2015

[6]麦田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增温效果. 郑建初,张彬,陈金,董文军,杨飞,张卫建. 2010

[7]夜间增温对冬小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其活性的影响. 张明乾,韩证仿,陈金,郭嘉,田云录,张彬,杨冰,张卫建. 2012

[8]2001—2009年中国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和产量变化. 高辉明,张正斌,徐萍,杨引福,卫云宗,刘新月. 2013

[9]青海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区小麦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力,李凤霞,徐维新,李晓东,苏文将. 2011

[10]长江下游不同年代水稻品种植株生长对夜间增温的响应. 张鑫,陈金,江瑜,邓艾兴,宋振伟,郑成岩,张卫建. 2013

[11]江淮地区气温变化对一季中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马晓群,许莹,赵海燕. 2008

[12]2002—2009年东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变化. 王玉莹,张正斌,杨引福,王敏,赵久然,杨国航. 2012

[13]气候变化对大豆影响的研究进展. 郝兴宇,韩雪,居煇,林而达. 2010

[14]寒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对花前夜间增温的响应. 钱春荣,于洋,赵杨,宫秀杰,姜宇博,王俊河,杨忠良,张卫建. 2012

[15]夜间增温对江苏不同年代水稻主栽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张鑫,陈金,江瑜,邓艾兴,宋振伟,郑成岩,张卫建. 2014

[16]青藏高原地区不同垂穗披碱草居群营养品质研究. 赵玉宇,黄德君,毛祝新,聂斌,傅华. 2013

[17]覆膜与生物炭对青藏高原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李正鹏,宋明丹,韩梅,蒋福祯,叶广继. 2020

[18]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世代的影响. 张柱亭,类成平,孙嵬,张统书,董辉. 2014

[19]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之策-基于农林角度的探讨. 纪素兰,李德新. 2011

[20]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之策——基于农林角度的探讨. 纪素兰,李德新.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