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混养生态系中细菌动态变化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秋芬

作者: 李秋芬;陈碧鹃;曲克明;袁有宪;李健;孙修涛;赵法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鱼虾混养;中国对虾;养殖生态系统;细菌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02 年 13 卷 06 期

页码: 731-73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中国对虾和黑鲷混养生态系中几种主要细菌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养殖初期 ,鱼虾混养池水体中异养菌总量和硝酸盐还原菌数量较低 ,但高于对照的对虾单养池 .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 ,对照池的两种菌的菌量急剧增加 ,8、9月份菌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而混养池的菌量在高温季节虽有增加 ,但仍保持在 10 4 cells·ml-1范围内 ,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对照池 ,且 9月底开始下降 .底泥中的细菌数量与水体中细菌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但一般高于同期水中菌量 1~ 2个数量级 .混养池中的弧菌数量一直低于同期对照池 .可见 ,鱼虾混养可通过对养殖生态系中细菌的激活和调节作用 ,调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使其保持高速、稳定运行 ,为对虾生长提供一个健康而稳定的环境 ,同时增加综合养殖效益

分类号: S917.1

  • 相关文献

[1]鱼虾混养对中国对虾养殖体系环境的影响. 曲克明,陈碧鹃,李秋芬,袁有宪,赵法箴,李健,孙修涛. 1999

[2]中国对虾细菌性黑鳃病的组织病理观察. 周凯,郑国兴,曹直. 1997

[3]海南地区鱼虾混养模式下密度对罗非鱼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的影响. 肖炜,李大宇,邹芝英,祝璟琳,李芳远,佟延南,王德强,杨弘. 2019

[4]滤食性贝类养殖碳汇功能研究进展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蒋增杰,方建光,毛玉泽,姜娓娓,房景辉,蔺凡,高亚平,杜美荣,李瑞环. 2022

[5]对虾池塘养殖生态系的研究进展. 郑杰民,叶乐,朱小明. 2006

[6]渤海中国对虾资源增殖调查. 李忠义,王俊,赵振良,周军,吕振波,董婧,刘茂利,金显仕. 2012

[7]不同饵料组合对中国对虾幼体WSSV携带量及存活率的影响. 肖广侠,孟宪红,孔杰,曹宝祥,刘宁,张庆文,罗坤,李战军. 2013

[8]中国对虾不同凝集素基因应答WSSV侵染的表达差异. 高焕,赖晓芳,王伟继,孟宪红,孔杰. 2012

[9]中国对虾Rab7全长cDN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卢金凤,梁高峰,梁艳,黄倢. 2012

[10]5-溴尿嘧啶处理受精卵对中国对虾抗病和生长的影响. 张天时,赖光艳,孔杰,王清印,罗坤,黄雪芹. 2010

[11]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海3号”新品种的培育. 李健,何玉英,王清印,刘萍,李吉涛,王学忠. 2015

[12]非标记探针HRM法在中国对虾EST-SNP筛选中的应用. 吴莹莹,孟宪红,孔杰,王清印,栾生,罗坤. 2013

[13]中国对虾抗病性状遗传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素红,张天时,孔杰,孟宪红. 2009

[14]微卫星技术对黄、渤海海域7个不同地理群体中国对虾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 孟宪红,孔杰,王清印,刘萍. 2008

[15]中国对虾血蓝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孙杰,王宝杰,孙姝娟,李晓华,姜珊,刘梅,蒋克勇,王雷. 2010

[16]褐藻提取物与复合磷酸盐对中国对虾保水效果的比较. 张丽,王丽,李学鹏,励建荣. 2010

[17]中国对虾蛋白致敏小鼠模型构建及主要过敏原的双向电泳联合质谱鉴定. 傅玲琳,梁亚云,赵淑淑,王彦波. 2017

[18]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3种组织中的代谢情况. 李金宝,李健. 2014

[19]中国对虾人工选育快速生长群体不同世代间的AFLP分析. 李朝霞,李健,何玉英,刘萍,王清印. 2006

[20]天津海域中国对虾资源量分析. 谷德贤,王婷,刘国山,刘茂利,王晓宇.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