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磷素营养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文通

作者: 侯文通;杨俐苹;白由路;范分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植酸酶基因;土壤有机磷;磷积累量;子粒产量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4 年 22 卷 01 期

页码: 37-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3种转phyA2基因玉米C63、C83-1-7和C84-1-14对土壤有机磷的利用能力及玉米磷素营养状况。初步结果表明,转phyA2基因玉米能有效利用土壤有机磷,与阴性对照相比,转phyA2基因玉米生长发育状况更好,磷素积累量更多,可获得更高的生物量和子粒产量,转基因玉米C63、C83-1-7和C84-1-14单株磷积累量分别是阴性对照的7.8倍、1.6倍和2.5倍,单株子粒产量分别是阴性对照的5.5倍、1.5倍和2.1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转phyA2基因玉米生长状况好于阴性对照。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初步研究. 侯文通,杨俐苹,白由路,代明,陈日远,李新柱,胡兆平. 2014

[2]遗传转化的黑曲霉植酸酶基因(phyA2)对玉米利用土壤有机磷能力的影响. 侯文通,杨俐苹,陈茹梅,张少军. 2013

[3]石灰性土壤上VA菌根真菌对土壤有机磷矿化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冯固,杨茂秋,白登莎,黄全生. 1993

[4]弱光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 付景,李潮海,赵久然,刘天学. 2009

[5]东北春玉米区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钾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王晓慧,任英,曹玉军,魏雯雯,刘春光,王永军,韩喜国. 2020

[6]高茎糖玉米自交系不同生育时期茎糖含量与子粒产量的关系研究. 李刚,马骏,杨立国,姜敏,王金艳. 2012

[7]生菜、菠菜和番茄幼苗利用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差异研究. 伊晓云,陈志长,梁林洲,赵学强,沈仁芳. 2009

[8]长期增施有机肥对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及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王静,王磊,张爱君,张辉,张永春. 2020

[9]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磷影响的研究进展. 文方芳,李菊梅. 2009

[10]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对rBmNPV-Bm表达系统植酸酶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英文). 尚金燕,王冰,崔为正,吴小锋,张志芳. 2008

[11]精子载体法获得植酸酶转基因猪. 吴斌,戴建军,张廷宇,张树山,吴彩凤,顾晓龙,陈会兰,张德福. 2013

[12]植酸酶基因定性PCR检测方法及阳性质粒分子的构建. 李俊,刘信,曹应龙,武玉花,厉建萌,吴刚,张丽,卢长明. 2012

[13]农杆菌介导植酸酶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 刘琦,夏善勇,张军,段忠卫,刘鑫磊,李希臣. 2011

[14]黑曲霉3928植酸酶phy基因的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倪宏波,曲进,石星明,徐春厚. 2006

[15]深耕与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郭海斌,冀保毅,王巧锋,赵亚丽,穆心愿. 2014

[16]磷素施用对糯玉米子粒产量和磷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陆虎华,赵浚宇,陈国清,薛林,郝德荣,陆大雷,陆卫平. 2016

[17]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郑成岩,于振文,王东,张永丽,石玉. 2012

[18]砂姜黑土耕作深度对夏玉米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赵亚丽,赵亚丽,李娜,穆心愿,程思贤,刘天学,刘卫玲,吴健,杨丽,李潮海. 2021

[19]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亓振1赵广才1常旭虹1王德梅1陶志强1杨玉双. 王美,范仲卿,郭明明,王雨,孙通,刘孝成. 2016

[20]辽西地区膜下滴灌玉米高水效品种筛选与评价. 李开宇,郑家明,孙占祥,杨宁,冯良山,张哲.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