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的10年土壤培肥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史思伟

作者: 史思伟;娄翼来;杜章留;王芊;韩硕;张庆忠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炭;土壤肥力;长期试验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16-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量短期的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表明,施用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碳固定,提升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然而关于生物炭的长期土壤肥力效应尚不明确。为此,依托持续10年的生物炭的田间定位试验[4个处理:对照(CK)、生物炭4. 5 t·hm-2·年-1(B4. 5)、生物炭9 t·hm-2·年-1(B9. 0)、秸秆还田(SR)],研究了长期施用生物炭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土壤p H值没有显著影响,但容重降低了2. 2%~8. 2%,施用生物炭的土壤电导率降低了1. 5%~7. 8%,而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电导率提高了4. 7%~13. 4%。施炭和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增加57. 7%~123. 1%,总氮含量提高11. 3%~21. 9%,总磷没有显著性变化。不同处理土壤NH+4-N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而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土壤NO-3-N含量增加3. 8%~67. 1%,且高炭处理的效果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了23. 1%~42. 0%,速效钾含量上升了2. 0%~23. 1%。总体而言,长期施用生物炭提升了土壤肥力,尤其是对土壤有机质的提升有显著的效果。

分类号: S141

  • 相关文献

[1]长期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双季稻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特征的影响. 柳开楼,张会民,韩天富,周利军,李大明,胡志华,黄庆海,叶会财,徐小林,胡惠文. 2017

[2]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成都平原稻-麦轮作下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冯文强,秦鱼生,曾祥忠,周相玉,王昌全,涂仕华. 2015

[3]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徐明岗,董春华,黄晶,曹卫东,曾希柏,文石林,聂军. 2013

[4]生物炭配施化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吕贝贝,张丽萍,张贵云,刘珍,范巧兰,姚众. 2020

[5]施用生物炭6年后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许云翔,何莉莉,刘玉学,吕豪豪,汪玉瑛,陈金媛,杨生茂. 2019

[6]生物炭与有机肥等碳量投入土壤肥力与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关系. 侯建伟,邢存芳,杨莉琳,吴朝都,赵辉,段玉,颜学佳. 2024

[7]功能性材料生物炭的农田应用效应. 张喜娟,孟英,唐傲,王彤彤,董文军,冷春旭,姜树坤,王嘉宇. 2013

[8]稻壳和稻壳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肥力及镉有效性的影响. 李尚珂,胡嘉源,陈岩,施维林,史广宇. 2023

[9]长期施用化肥对我国南方水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谭炳昌,樊剑波,何园球. 2014

[10]长期施肥对黑土、棕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马星竹,武志杰,陈利军,张玉兰,张丽莉. 2011

[11]基于黄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的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分析. 张爱君,魏猛,唐忠厚,史新敏,陈晓光,李洪民. 2014

[12]双季玉米种植下长期施肥改变红壤氮磷活化能力. 柳开楼,胡志华,叶会财,李大明,黄庆海,余喜初,徐小林,胡惠文,周利军,王赛莲. 2016

[13]长期绿肥还田对江南稻田系统生产力及抗逆性的影响. 王莉,王鑫,余喜初,黄欠如,赵锋,张卫建. 2012

[14]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江南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 王鑫,王莉,赵锋,陈卫平,余喜初,黄欠如,张卫建. 2011

[15]长期施用猪粪对红壤旱地和水稻土肥力和土壤As转化的影响. 柳开楼,余跑兰,谭武贵,胡惠文,黄庆海,余喜初,李大明,叶会财,徐小林,周利军. 2015

[16]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董春华,曾闹华,高菊生,刘强,徐明岗,石林. 2014

[17]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特征分析——基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资料. 王成己,胡忠良,李艳春,王义祥,黄毅斌,翁伯琦. 2014

[18]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邹长明,高菊生,王伯仁,申华平. 2004

[19]德国帕·劳斯特长期试验地的理化性状和产量结果研究. 陈子明,Dieter Eich,Martin Krschens. 1993

[20]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的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研究. 潘世娟,李菊梅,王惠生.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