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藏番茄新品种‘罗红’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永健
作者: 周永健;徐和金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4 年 1 卷 03 期
页码:
摘要: 我国种植加工用的番茄品种过去多为外国品种,虽加工性状基本符合要求,但往往不能很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加工性状逐渐变劣,优良种性逐渐退化,产量不断下降,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从1973年开始进行罐藏番茄新品种的选育,1981年选育出早熟罐藏番茄新品种‘罗红’。现将主要选育程序和鉴定结果分述如下。 选育过程 1973年以‘罗城一号’为母本,‘白良红’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1974年试种F1,表现有较强的一代杂种优势,产量超双亲,小区折合亩产8059斤,较母本增产30%,比父本提高98%。植株生长健壮,果实完全符合加工要求,果实高圆形,色红,成熟一致,肉厚,抗裂性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93%,番茄红素含量为10.7毫克%,品质较优,但因杂交制种费工较多,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1975年开始转向杂交育种,从F1代分离群体中选出代号为I10-2单株。株型矮生,着生2穗果实后生长点自行封顶。成熟早,果实长圆形,色红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5.47%。冬季于广州加代观察,继续选出优良单株代号为Il。。l。 1976年从11。-:.1株系中又选出株型基本一致、长势好的单株21个。果实为长圆形,色红、肉厚、籽少,味甜质佳,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为 4. 98 %,最高达5. 7%,番茄红素平均含量为8.50毫克%,最高达10.67毫克%。唯抗裂性稍差。 1977年分别将上年人选的阿个单株编号种植,进一步进行选择并稳定其主要性状。根据育种目标又从中选出56个单株,并对其中39个单株测定了理化成份,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为4.6%,最高达5.6%,番茄红素平均含量为8.38毫克%,最高仍达10.57毫克%。 1978年从F。代中选播农艺和加工性状表现较好的单株31个。通过品比和邀请同行专家鉴评,初步认为I;。-。-。-。。-。和L 0-。-1。’-。两个株系表现比较突出,株形整齐、长势强、成熟早、丰产性好等。制成番茄罐头样品,经北京市和全国第八次罐藏番茄品种科研协作会议鉴定,均被评为良好。由于上述两个株系的主要性状整齐一致,故合并暂时命名为‘罗红‘。为争取在生产上早日推广应用,当年采收后送至南方,扩大繁殖。 为了进一步鉴定新品种‘罗红’的应用价值,1979和1980年在所内进行品比试验,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0尺’。同时,还在北京郊区四季青公社的曙光大队和高碑店公社的八里庄大队进行生产鉴定,设‘奇果’为对照品种,结果列于表1。 经过以上两年鉴定,表明‘罗红’品种在丰产性、早熟性以及主要加工性状等方面均优于生产用品种‘奇果’,因此,1981年对‘罗红’品种正式进行中型生产规模的试验鉴定,种植面积150亩,加工生产番茄酱罐头一个班次,投料17.472吨,。生产成品3.169吨。鉴定内容,一是该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加工性状在田间的表现;二是该品种试制番茄酱罐头的样品质量,结果见表2、表3、表4。 经过上述各方面技术鉴定,认为‘罗红’品种的株形和果实性状基本一致,生长势、早熟性、丰产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均超过目前生产品种‘奇果’。‘罗红’品种果实的主要加工性状如颜色、果肉厚度、品质及风味等均符合加工番茄酱的要求,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的含量亦较‘奇果’高。中型生产试验产品色泽鲜红,均匀一致,有光泽,番茄红素含量高达39.9毫克%,较‘奇果’高5毫克%左右,酱体稠厚适度,组织细腻均匀,甜酸适口,有鲜味,产品质量优于‘奇果’,是一个适于北京地区种植和加工番茄酱罐头的早熟新品种,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罗红’品种的主要性状 ‘罗红’品种的植株(图见封四)是矮生自封顶类型,一般主茎上只着生2~3穗。叶绿,节间短,株形紧凑,果穗集中,长势较强,卷叶轻,叶柄和茎杆的表面较光滑,只着生金黄色绒毛。第一花序着生在第6~7节上,单式总状花序,枣片较长。果实长圆形(图见封四),果棱较明显,果脐极小且内凹,果肩平,果面光滑。未熟果白绿色,成熟果火红色,着色基本一致,果实成熟期早且集中,座果率较高,单果重54~70克,二心室。果肉深红色,肉厚7~8.5毫米,胎座粉红色,种子外围胶囊物深粉红色。种子极少,糖酸比高,味浓质甜。对烟草花叶病毒和晚疫病有一定抗性,果实抗裂性中等。果肩着色较慢,果实不够紧实,生长后期若肥水供应不足,易有空果现象发生。亩产6000斤左右。 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5%,番茄红素含量为8.20毫克%,均超过全国番茄罐藏品种科研协作组规定的指标。由于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高,因此生产番茄酱所消耗的原料显著下降,每生产1000吨28%番茄酱较‘奇果’品种可节约原料1226吨,折合人民币29.3万元,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罗红’品种栽培 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1月下旬至2月下旬播种,玻璃覆盖阳畦或塑料薄膜拱棚育苗,移植一次,4月下旬定植。行距46~50厘米,株距23~26厘米,亩栽5500~6000株为宜。整枝时务必留住第一花序下面的侧枝,形成二叉分支,每株留4~5穗果。为避免日光暴晒,提高果实红度,们尖时顶部应尽量多保留一些叶片行这阴作用。为促进秧苗生长,增加光合作用面积,蹲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门果长有樱桃大小时即行追肥灌水。后期适当增加追肥次数,以防植株早衰。罐藏番茄新品种‘罗红’的选育@周永健$中国农科院蔬菜所 @徐和金$中国农科院蔬菜所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番茄ps-2基因的SSR及CAPS标记开发
作者:朱莎;宋燕;刘磊;Bistra Atanassova;徐和金;周国龙;李君明
关键词:番茄;ps-2基因;SSR标记;CAPS标容
-
番茄苗龄对晚疫病生理小种T1的抗性表现差异研究
作者:李君明;宋燕;杨宇宏;杜永臣;冯兰香;谢丙炎;徐和金
关键词:番茄;晚疫病;苗龄抗性
-
番茄苗龄对晚疫病生理小种T_1的抗性表现差异研究
作者:李君明;宋燕;杨宇宏;杜永臣;冯兰香;谢丙炎;徐和金
关键词:番茄;晚疫病;苗龄抗性
-
与番茄Ps-2位点紧密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的获得
作者:李君明;朱莎;宋燕;张智;Bistra Atanassova;张盛林;徐和金
关键词:番茄;Ps-2位点;AFLP
-
极早熟加工番茄新品种红杂35的选育
作者:宋燕;李君明;徐和金;周永健
关键词:加工番茄;红杂35;一代杂种
-
利用多重PCR反应同时筛选番茄Cf-9和Tm-1基因
作者:宋燕;陈丽静;李君明;张智;李天来;徐和金;周永健
关键词:番茄;多重PCR反应;叶霉病;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
-
番茄耐盐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作者:李君明;宋燕;朱彤;迟庆勇;徐和金;周永健
关键词:番茄;耐盐;分子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