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诱捕效果比较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然

作者: 魏然;李阳;于晓光;陈翔金;位昕禹;崔杰印;崔少斌;吴俊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诱捕器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22 年 011 期

页码: 36-40

摘要: 点蜂缘蝽是近年我国黄淮海地区主要在害虫之一,为筛选出效果最佳的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配比处理及适配诱捕器以便在点蜂缘蝽绿色综合防控中应用.选用4种不同处理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诱芯及空白对照在宿州、阜阳和徐州三地进行田间诱捕试验,并在吉林农业大学网室内进行室内诱捕效果试验,对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可以确定各组聚集信息素对于点蜂缘蝽均具有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地点处理4五元组分诱芯点蜂缘蝽诱捕数量均为最多,分别为18.00,15.00和20.75头,点蜂缘蝽的诱捕数量在不同试验地点和不同诱芯及二者互作间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不同诱芯对点蜂缘蝽诱捕数量的影响效应量为0.95,高于试验地点的影响.田间试验中捕获到杂虫数量较多,其中在宿州空白对照捕获杂虫最多,为56.00头,在阜阳和徐州处理1诱芯捕获杂虫最多为45.00和52.50头.室内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搭配船型诱捕器点蜂缘蝽诱捕数量为14.00头,诱捕效果最好.点蜂缘蝽的诱捕数量在不同诱芯条件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在不同诱捕器条件下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不同诱捕器的影响效应量最大,为0.72.通过上述数据可知本研究所用的4种诱芯均具备一定的点蜂缘蝽诱捕效果,其中处理4的五元组分聚集信息素田间诱捕效果最好,且船型诱捕器在诱捕点蜂缘蝽中优于悬挂式诱捕器.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安徽阜阳点蜂缘蝽发生动态及不同诱捕器的诱集效果比较. 谢明惠,钟永志,严丹侃,孙宗涛,潘志金,陈浩梁. 2022

[2]大豆害虫点蜂缘蝽防治研究进展. 魏然,于晓光,李阳,崔杰印,吴俊彦,位昕禹,崔少彬,陈祥金. 2023

[3]诱捕条件对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田间效果的影响. 阎伟,刘丽,李朝绪,黄山春,覃伟权,彭正强. 2015

[4]温度胁迫对点蜂缘蝽成虫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陈菊红,崔娟,张金平,毕锐,高宇,徐伟,史树森. 2018

[5]温度对点蜂缘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崔娟,唐佳威,毕锐,张金平,史树森. 2018

[6]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 李文敬,高宇,胡英露,李昇,毕锐,张金平,史树森. 2020

[7]点蜂缘蝽防治药剂筛选及田间种群敏感性测定. 郭江龙,闫秀,李耀发,安静杰,党志红,魏洪亮,高占林. 2023

[8]点蜂缘蝽试验种群的室内饲养技术. 郭江龙,李耀发,安静杰,党志红,魏洪亮,高占林. 2023

[9]日本平腹小蜂对点蜂缘蝽的控害潜能研究. 李文敬,陈菊红,米倩倩,卓富彦,钟永志,豆少辉,张峰,史树森,张金平. 2021

[10]点蜂缘蝽在山东小麦、玉米、大豆上的季节性发生规律研究. 孙晓辉,吴斌,王守海,蒿文仙,姜珊珊,洪浩,辛志梅,孙宗涛,辛相启. 2023

[11]点蜂缘蝽对大豆田间为害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 古晓红,杨婷婷,张海生,王军,李方舟. 2019

[12]噻虫嗪不同施药方式对点蜂缘蝽成虫的防治效果. 王自杰. 2024

[13]大豆“症青”成因分析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田舸帆,郭江龙,安静杰,党志红,李耀发,高占林. 2024

[14]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若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王自杰,杨芳哲,柳添杰,田鑫月,王月英,史树森,高宇. 2024

[15]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为害大豆能力的影响. 丁宁,王自杰,曲昕,王龙,史树森,高宇. 2025

[16]大豆离体器官对点蜂缘蝽取食行为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田舸帆,郭江龙,安静杰,党志红,苏宗然,李耀发,刘浩宇,高占林. 2024

[17]普通大蓟马聚集信息素的分离和鉴定. 李晓维,罗雪君,王丽坤,章金明,张治军,黄俊,吴建辉,吕要斌. 2019

[18]载体中蓟马聚集信息素组分的释放速率测定及其储藏温度筛选. 李晓维,孙冉冉,章金明,张治军,张立猛,吕要斌. 2020

[19]西花蓟马聚集信息素组分在两种载体中的释放规律及引诱效果. 孙冉冉,李晓维,章金明,张治军,张立猛,吕要斌. 2020

[20]天牛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胡发广,毕晓菲,付兴飞,李贵平,李亚男,吕玉兰,黄家雄.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