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僵菌蝗虫菌株蛋白酶Pr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农向群

作者: 农向群;张泽华;高松;苏红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僵菌;Pr1;序列分析;东亚飞蝗;毒力;致病基因;扩增片段;重组质粒;菌剂;降解酶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Press)

ISSN:

年卷期: 2003 年

页码: 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菌株2189对东亚飞蝗和草原蝗虫具有很高的毒力和专一性,已在我国内蒙、甘肃、新疆等省区用于防治蝗虫试验,在蝗虫治理中显示出重要的开发价值。对菌株致病基因的分离研究有利于了解病原与寄主互作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温度对绿僵菌LA菌株孢子萌发、酶活力及毒力的影响. 雷仲仁,孟涛,王兆勇,姚君明. 2010

[2]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1对东亚飞蝗酶学免疫的影响. 李贝贝,田野,闫多子,李红梅,曹广春,刘明娜,张泽华,王广君. 2021

[3]5株绿僵菌对东亚飞蝗的毒力测定. 雷仲仁,谭正华,王音,符伟,黄虹. 2003

[4]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绿僵菌侵染东亚飞蝗的影响. 贾苗,张彦丰,杜桂林,曹广春,农向群,刘长仲,王广君,张泽华. 2016

[5]绿僵菌侵染对东亚飞蝗中肠保护酶和解毒酶的影响. 王正浩,农向群,曹广春,赵莉,王广君,张泽华. 2015

[6]绿僵菌侵染后东亚飞蝗营养生理参数变化研究. 李志红,牙森·沙力,张泽华. 2011

[7]应用绿僵菌油剂防治内蒙草原蝗虫的效果. 张泽华,高松,张刚应,王扬,杨宝东,张卓然,郑双悦,王梦龙. 2000

[8]东亚飞蝗感染绿僵茵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雷仲仁,王国平,问锦曾. 2005

[9]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绿僵菌LA菌株对东亚飞蝗的致病力. 雷仲仁,徐洪富,王兆勇,梁兴慧. 2010

[10]以绿步甲为载体携播绿僵菌对东亚飞蝗的协同控制作用研究. 吴惠惠,王广君,左亚运,李元盛,赵慧龙,刘玉升,张泽华. 2015

[11]东亚飞蝗感染绿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雷仲仁,王国平,问锦曾. 2005

[12]绿僵菌对东亚飞蝗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代鹏,唐复润,谢玉萍,石晓珍,程子路,黄俊生. 2006

[13]绿僵菌菌剂对稻水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于凤泉,孙富余,李志强,刘培斌,田春晖,高松,张泽华. 2003

[14]牛病毒性腹泻病毒RNA5'端非编码区的检测与遗传分析研究. 任宪刚,薛飞,李娇,朱远茂,祖立闯,冯军科. 2008

[15]几种昆虫几丁质抑制剂对东亚飞蝗的毒力测定和应用评价. 问锦曾,吕远刚,王音,黄虹. 2002

[16]大豆花叶病毒致病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王大刚,智海剑,田震,黄志平,吴倩,张磊. 2015

[17]绿僵菌胞外蛋白酶Pr1C诱导飞蝗中肠免疫功能分析. 郭隆隆,李贝贝,李霜,杜桂林,农向群,涂雄兵,王广君,张泽华. 2020

[18]绿僵菌对“Q型”烟粉虱2龄若虫的致病性及与毒力关联的培养性状研究. 李茂业,陈德鑫,李世广,刘苏,李毅. 2015

[19]小西葫芦花叶病毒(ZYMV)安徽合肥分离物的鉴定. 李世访,范卫红,成卓敏,王杰. 2003

[20]麻花鸡副黏病毒ZH-1株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李红丽,詹丽娥,乔忠,王彩先,陆冰洋.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