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发过程中野生大豆(G. soja)和栽培大豆(G.max)超氧物岐化酶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庄炳昌

作者: 庄炳昌;徐豹;路琴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萌发;大豆;超氧物歧化酶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1988 年 03 期

页码: 241-244

摘要: 对萌发过程中野生和栽培大豆SOD同工酶分析表明:1.供试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SOD同工酶谱带明显不同,野生大豆含有M_n—SOD_a、C_u—Z_n—SODb_1b_2b_3和C_u—Z_n—SODc_1c_2c_3,栽培大豆缺失C_n—Z_n—SODb_1b_2谱带,而且两种类型的C_u—Z_n—SODc_1c_2c_3谱带的迁移率也不完全一致。2.萌发过程中,以单位鲜重计算的SOD活性的变化进程为,萌发初期迅速降低,然后逐渐增加。3.萌发过程中,SOD活性及活性的变化程度均表现野生大豆>栽培大豆。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大豆生化遗传研究——Ⅰ.超氧物歧化酶谱型Ⅰ和谱型Ⅲ的遗传. 庄炳昌,徐豹,王玉民. 1992

[2]三个大豆品种萌发期和苗期的耐盐性比较. 张金霞,董德坤,胡兴旺,陈芬,朱丹华. 2016

[3]Na_2CO_3和NaCl对大豆种子萌发胁迫效应的比较研究. 寇贺,曹敏建,那桂秋. 2007

[4]大豆种质资源芽期耐低温综合评价及筛选. 郑莉萍,张云峰,蒋洪蔚,王明亮,邱红梅,孙星邈,朴锦,王曙明. 2020

[5]大豆花药培养中胚状体萌发的研究. 赵桂兰,刘艳芝,尹爱平,李俊波. 1998

[6]大豆芽菜萌发条件研究. 周长军,李建英,田中艳,吴耀坤,杨柳. 2010

[7]萌发过程中大豆(G.max)种子蛋白组分变化的研究. 庄炳昌,徐豹. 1988

[8]硒浓度对发芽大豆中几种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马艳弘,黄开红,周剑忠,王英. 2011

[9]大豆室内耐冷筛选及其在田间的应用研究. 李育军,常汝镇,赵玉田,孙建英. 1992

[10]萌发过程中不同进化类型大豆蛋白质及其组份的变化. 庄炳昌,徐豹,张明,纪峰. 1990

[11]玉米超氧物歧化酶酶谱型的遗传分析. 庄炳昌,刘显华,王玉民,徐豹. 1994

[12]杂交稻旗叶衰老过程中超氧自由基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吴荣生,焦德茂,李黄振,颜景秀,童红玉. 1993

[13]水稻属种间超氧物歧化酶谱型研究. 徐豹,王玉民,吴长明,庄炳昌. 1993

[14]超氧物歧化酶在柚果实中的分布及其生化特性. 谢永红,文泽富. 1996

[15]中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种胚超氧物歧化酶的酶谱型及其地理分布. 徐豹,庄炳昌,路琴华. 1990

[16]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种子超氧物歧化酶的比较. 徐豹,庄炳昌,路琴华,吕景良. 1989

[17]热锻炼对小麦叶片细胞膜及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周人纲,樊志和,李晓芝,王占武,韩炜. 1995

[18]低酚棉与普通陆地棉超氧物歧化酶及酯酶的比较研究. 邓德旺,李梦久,李俊明,崔四平,张敬贤,魏建崑. 1991

[19]高温对黄瓜幼苗生长、脯氨酸含量及SOD酶活性的影响. 何晓明,林毓娥,陈清华,邓江明. 2002

[20]粒粒饱对水稻灌浆期间衰老的延缓作用. 王熹,陶龙兴,黄效林,俞美玉.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