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美双和戊唑醇增效与拮抗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细胞膜透性及内含物渗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毕秋艳

作者: 毕秋艳;马志强;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田银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福美双;戊唑醇;小麦赤霉病;复配;细胞膜透性;内含物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20 期

页码: 222-2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药剂对病原菌的联合作用通常表现为增效、相加和拮抗3类形式。为了揭示药剂组合产生增效与拮抗的特性,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福美双与戊唑醇药剂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协同增效作用2测.2定93。7μ选g/择ml福),美通双过与电戊导唑率醇法配检比测为菌7丝∶1细0的胞增膜效通组透合性(的EC改50变0.程03度31,μ试g/图ml)比、较配增比效为与9∶拮4的抗拮药抗剂组组合合(的EC差50异。增效组合处理菌丝细胞后,60min后的电导率一直表现上升,表明存在着菌丝细胞内含物不断外渗的现象;而拮抗组合处理的菌丝细胞渗透性比对照较弱。测定菌丝细胞渗漏的还原糖、几丁质酶、可溶性蛋白等3种细胞内含物含量,发现其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增效组合使还原糖含量在25h时,下降为对照的18.91%;几丁质酶活性在5~20h之间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短期内上升随后下降。而在拮抗组合条件下,菌丝细胞内含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与对照或某一单剂趋势相同。药剂组合协同增效作用测定和增效与拮抗组合的作用机理值得深入探讨,并应成为筛选和评价药剂增效组合的依据。

分类号: S435.121

  • 相关文献

[1]多菌灵/戊唑醇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菌株的活性增效作用. 毕秋艳,马志强,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 2010

[2]咪鲜胺与福美双及其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与增效研究. 束兆林,杨红福,缪康,赵来成,姚克兵,于居龙. 2015

[3]11%福·戊种衣剂防治玉米病害的药效研究. 王广祥,王义生,郑建波,许秀杰,赵华. 2005

[4]贝莱斯芽孢杆菌EA19与多菌灵复配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 王文肖,刘美玲,阙亚伟,郑磊,张强,喻大昭,杨立军,龚双军,曾凡松,李利. 2024

[5]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复配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活性与田间防效(英文). 吉沐祥,刘吉祥,王建华,彭燕琼,李国平. 2017

[6]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刘吉祥,吉沐祥,芮东明,杨勇,陈宏州,杨敬辉. 2017

[7]咯菌腈和戊唑醇复配对假禾谷镰孢菌丝生长及所致病害的影响. 李聪聪,吴玉星,王亚娇,纪莉景,韩森,孔令晓. 2023

[8]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谷春艳,张勇,周凤艳,刘小林,高同春. 2012

[9]不同配比多菌灵与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 沈迎春,张怡,刘福海,陈怀谷,朱叶芹. 2016

[10]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 刘福海,张怡,沈迎春,陈怀谷. 2017

[11]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陈宏州,王兵兵,张新建,杨红福,徐超,缪康,张建华,朱凤. 2023

[12]黑龙江省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筛选. 李易初,孟庆林,石凤梅,马立功,刘佳,张匀华. 2015

[13]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施药时期及安全性评价.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王亚娇,李聪聪,孔令晓. 2017

[14]黑果枸杞的黑色与白色浆果内含物含量比较分析. 祁银燕,邓磊,郝广婧,朱春云. 2018

[15]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 向太和,钟华鑫,梁海曼,颜秋生,张雪琴. 1992

[16]不同活力花粉与其内含物及水分含量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徐叶挺,张校立,木巴热克·阿尤普,代培红,郭丁,龚鹏. 2018

[17]"爱文"杧正常果和败育果发育动态及内含物差异性研究. 张丽梅,余东,陈志峰,许家辉. 2019

[18]柴达木盆地主要枸杞品种不同时期内含物变化研究. 肖子菲,李建领,龙启辰,樊光辉,王占林. 2024

[19]拉枝加环割对红富士苹果幼树枝条内含物的影响. 段誉. 2016

[20]激素处理对槟榔结果特性及果实内含物的影响. 李洪立,于泽阳,杨福孙.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