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小黑麦杂种幼胚一步成苗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子霞

作者: 王子霞;张跃强;海热古力;樊哲儒;王岩军;李剑峰;吴振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六倍体小黑麦;幼胚;一步成苗培养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07 年 44 卷 S3 期

页码: 58-6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试验选取小麦×小黑麦杂种F1幼胚作为供试材料,取12~14日龄的幼胚进行了一步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1)杂种幼胚在C17、N6和PM培养基上都能诱导直接成苗,其中以C17为基本培养基,同时添加2,4-D0.5 mg/L和KT 0.5 mg/L配比对一步成苗的效果最好,胚苗率达到了17.38%;(2)葡萄糖在小麦×小黑麦杂种幼胚培养中对幼胚一步萌发成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培养效果优于蔗糖;(3)在培养基中添加1.5 g/L活性炭有利于幼苗的萌发和生长。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幼胚获得抗除草剂再生植株. 梁雪莲,孙毅,郭平毅,刘惠民,刘少翔,王景雪,解志红,孙丹琼. 2003

[2]基因型和培养基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崔海瑞,方仁,程增书. 1991

[3]外源添加物对小麦幼胚成苗质量的影响. 张鹏,霍燕,马鸿翔. 2009

[4]小麦遗传转化中优良受体基因型及L-PPT适宜浓度的筛选. 李鹏,张磊,胡琳,高崇,余大杰,许为钢. 2008

[5]小麦幼胚的脱分化状态及再生性能研究. 刘少翔,王卉,孙毅,梁宏,崔贵梅. 2003

[6]小麦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及转化效率的比较研究. 赵林姝,刘录祥,王晶,郭会君,赵世荣,郑企成,陈文华. 2006

[7]辐照小麦花粉对当代籽粒发育及幼胚培养的影响. 李新华,刘树玉,井立玲,孙桂芝,王文美. 1996

[8]~(60)Co-γ射线对小麦幼胚离体后的诱变效应. 宋军,徐利远,陈谦,张莲,余桂容. 2015

[9]不同生长素类型及ABA搭配对小麦幼胚再生效果的影响. 别晓敏,杜丽璞,佘茂云,徐惠君,叶兴国. 2011

[10]ABA在小麦幼胚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何盛莲. 2023

[11]河南省新育成8个小麦品种(系)幼胚培养再生性能评价. 贾华岚,杜丽璞,胡琳,王轲,刘宏伟,叶兴国. 2017

[12]农杆菌敏感小麦基因型的筛选研究. 王艳丽,叶兴国,刘艳鹏,杜丽璞,徐惠君. 2005

[13]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左静静,刘少翔,闫贵云,牛瑜琦. 2010

[14]小麦幼胚培养特性对外源物质响应的研究. 何盛莲,崔党群,陈军营,陈新建,雷振生,吴政卿,方保停. 2006

[15]麦芽提取物对小麦幼胚成苗培养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张鹏,霍燕,马鸿翔. 2009

[16]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获得转bar基因再生植株. 梁雪莲,孙毅,郭平毅,刘惠民,刘少翔,王景雪,解志红. 2003

[17]我国部分主推小麦品种组织培养再生能力评价. 张伟,尹米琦,赵佩,王轲,杜丽璞,叶兴国. 2018

[18]应用基因枪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麦幼胚获可育的…. 陈乐玫,许宁. 1996

[19]基于SSR标记的六倍体小黑麦遗传多样性分析. 胡立芹,张超,徐林涛,张一铎,马莹雪,王洪刚. 2015

[20]六倍体小黑麦基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胡立芹,徐林涛,张超,张一铎,马莹雪,王洪刚.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