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开苞导入法将抗旱耐盐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祥久

作者: 刘祥久;姜敏;张喜华;杨立国;郭延玲;郝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花粉管通道技术;抗旱耐盐基因

期刊名称: 杂粮作物

ISSN: 1003-4803

年卷期: 2005 年 25 卷 03 期

页码: 134-135

摘要: 2003年夏季利用开苞导入法经花粉管通道,将抗旱耐盐基因HVA1和碱蓬、芦苇的DNA导入到稳定的玉米自交系中,获得2096粒种子,2003年冬至2004年夏,通过苗期反复干旱法及田间标记性状抗旱鉴定,对后代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这种方法导入抗旱目的基因和含抗旱性状种质的总DNA可以得到玉米抗旱新资源,是一条切实可行、有效的抗旱育种新方法。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旱耐盐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董春林,张明义,林忠平,张彦芹,杨丽莉,梁改梅,孙洁. 2011

[2]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李培夫. 2007

[3]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杨庆凯,曹越平,崔岩,周思军. 2002

[4]应用花粉管通道技术选育超级稻龙粳14试验研究. 刘传雪,潘国君,冯雅舒,刘丽艳,刘文萍,吕晓波. 2009

[5]提高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的转化率研究. 崔岩,杨庆凯,周思军,孔凡江. 2003

[6]花粉管通道转高丹草总DNA创制饲草玉米新种质. 杜周和,严旭,左艳春,王红林,寇晶,张浩仁,蒲军. 2020

[7]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创造棉花变异种质及其SSR标记分析. 王芙蓉,张传云,刘国栋,刘任重,刘勤红,张军. 2006

[8]玉米籽粒败育过程的能量代谢研究. 张凤路,崔彦宏,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 2000

[9]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10]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1]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吉林省应用浅析. 徐艳荣,杨贤成,林红,焦仁海. 2001

[12]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13]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14]肉牛日粮补锌对粗料纤维和玉米有机物瘤胃降解的影响. 王峰,莫放,黄应祥,王茂荣,苗朝华,陈瑶. 2008

[15]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何方. 2010

[16]河套灌区豆米双收一膜二用栽培模式初探. 杨文耀,张建中. 2004

[17]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CF5-11111的选育及抗病研究. 马春红,邵萍,李运朝,董文琦,崔四平,贾银锁,张文英. 2007

[18]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闫孝贡,胡楠,袁静超,盖嘉慧,刘剑钊,张洪喜,梁尧,蔡红光,任军. 2017

[19]吉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建议. 张维东,韩喜国,任英,王秀飞,安载学,刘鹏. 2012

[20]玉米耐低锌品种的筛选及评价. 蔡鑫鑫,杨克军,王玉凤,吕晓丽,张崎峰.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