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诱剂与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棉铃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倩

作者: 张倩;梁海申;陆宴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成虫;食诱剂;伴施杀虫剂;低剂量;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0 年 005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食诱剂可以同时引诱棉铃虫雌、雄成虫,对其田间种群的防治效果明显.在撒施应用中,氯虫苯甲酰胺常被用作棉铃虫食诱剂的伴施杀虫剂,现阶段推荐使用浓度为0.5μL/mL.本文测定了食诱剂与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棉铃虫成虫繁殖力及卵孵化率的影响,同时评估了其田间防治效果.在室内,氯虫苯甲酰胺浓度为0.25、0.125、0.0625μL/mL的食诱剂对棉铃虫雌成虫的致死率分别为75.81%、67.01%和60.24%.以氯虫苯甲酰胺浓度0.25、0.125μL/m L的食诱剂饲喂棉铃虫雌成虫,其存活个体的繁殖系数较未取食杀虫剂的对照组分别下降95.39%和91.61%.在田间罩笼中,提供相同数量的棉铃虫成虫,无论是仅雌成虫取食氯虫苯甲酰胺浓度为0.25μL/mL的食诱剂,还是雌、雄成虫均进行取食,田间落卵量较未取食氯虫苯甲酰胺的对照组平均下降73.56%,后代幼虫发生量平均减少75.55%.因此,食诱剂与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棉铃虫成虫及其后代种群有明显控制作用,为棉铃虫食诱剂撒施中伴施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的减量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分类号: S433.4

  • 相关文献

[1]食诱剂与不同诱捕器结合使用对棉铃虫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 修春丽,李国平,高宇,栗爱丽,陆宴辉. 2020

[2]6种药剂对白首乌主要害虫中华萝藦肖叶甲的防效. 郭树庆,李斌,吴承东,张明. 2020

[3]20种杀虫剂对橘小实蝇幼虫的防治效果及对成虫残效评价. 宫庆涛,李素红,张坤鹏,贾厚振,姜莉莉,武海斌,彭金海,朱腾飞,孙瑞红. 2021

[4]6种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防治效果评价. 宫庆涛,张坤鹏,武海斌,李素红,张学萍,孙瑞红. 2016

[5]用灭幼脲三号防治金纹细蛾效果好. 孙瑞红,李爱华. 1995

[6]猪场低剂量深部输精技术应用研究. 崔茂盛,付永利,李志,腾会,陶荣,李维琦,王宇,王磊,李千军. 2018

[7]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提高杂交水稻(南优六号)秧苗抗寒力的效应. 李共福. 1979

[8]低剂量杀虫剂与高温结合对西花蓟马种群的防控. 李帅,张彬,张芳,万方浩,郑长英. 2017

[9]低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对白菜苗期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 白玲玉,马玉珠,华珞,韦东甫. 1996

[10]食源性内分泌干扰物联合效应研究进展. 许彦阳,陆雨顺,王昕璐,钱永忠. 2018

[11]低剂量核辐射在文蛤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朱善央,於志华,孙来彦,吴杨平,何健,李树国,谢建民,董建波,龚海静,鲍丹. 2008

[12]盐水鸭低剂量辐射保鲜效果的研究. 赵永富,刘春泉,朱佳廷,严登秀,王超. 2005

[13]低剂量~(60)Coγ急性照射紫色甘薯苗的生长效应. 彭梅芳,谭文芳,王大一,阎文昭. 2013

[14]小菜蛾对多杀菌素低剂量处理的敏感性测定. 尹显慧,吴青君,张友军,徐宝云. 2011

[15]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2种盲蝽科寄主植物提取物的嗅觉反应. 尹海辰,李文静,许敏,许冬,万鹏. 2021

[16]昆虫嗅觉视觉信号识别及相关引诱技术研究进展. 尹海辰,李文静,许敏,许冬,万鹏. 2020

[17]稻田养鸭和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协同控制作用. 沈煜潮,郑许松,徐红星,吕仲贤. 2022

[18]生物食诱剂对山东省莒南县花生田夜蛾科成虫监测与诱杀效果的初步评价. 卢亚菲,阚海礼,李丽莉,庄乾营,门兴元,郭文秀,于毅. 2020

[19]河西地区玉米田一代棉铃虫防治措施比较. 袁伟宁,周昭旭,魏玉红,张新瑞. 2019

[20]球孢白僵菌与食诱剂对西花蓟马的联合作用. 刘胜,刘召,王帅宇,张起恺,雷仲仁,王海鸿.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