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绿豆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闫虎斌

作者: 闫虎斌;赵雪英;张春明;朱慧珺;张泽燕;张耀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豆;密度;行距;光合;产量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8 年 09 期

页码: 1477-1480+1586

摘要: 为了筛选出晋北地区绿豆适宜的种植方式,以晋绿豆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绿豆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要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绿豆花荚期至鼓粒期必须要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以及合理的群体透光率,在密度18万株/hm~2等行(D3H1)、18万株/hm~2宽窄行(D3H2)以及20.25万株/hm~2宽窄行(D4H2)3种种植模式下,群体叶面积指数较高,群体光照分布较为合理,能够有效保证花荚生长的营养需要;绿豆的净光合速率(Pn)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密度下,宽窄行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等行距种植;不同处理间绿豆籽粒产量最高的是密度18万株/hm~2宽窄行(D3H2)种植模式(1 556.7 kg/hm~2),其产量较20.25万株/hm~2宽窄行(D4H2)和18万株/hm~2等行(D3H1)2种模式分别高38.4,41.0 kg/hm~2,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余5个处理;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百粒质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宽窄行种植单株产量略高于同密度等行种植。综合比较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光合生理及产量相关指标,认为绿豆18万株/hm~2,宽窄行种植60 cm∶40 cm是较为理想的高产栽培模式。

分类号: S522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秦文利,刘忠宽,智健飞. 2017

[2]不同施肥量·密度和行距对油研九号产量的影响. 任廷波,赵继献. 2004

[3]早熟棉区行距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敦磊,敦磊,李鹏程,余超,万素梅,董合林. 2020

[4]籽用工业大麻"汾麻3号"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赵铭森,高金虎,冯旭平,孟晓康,康红梅. 2019

[5]菊芋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张宇,Stepan Kiru,刘俊,门果桃,鲍红春,Natalia Anushkevich,Natalia Lebedeva,赵胜利. 2017

[6]密度与行距对甜玉米超甜135产量的影响. 谭禾平,卢德生,赵福成,包斐,韩海亮,王桂跃. 2013

[7]行距和密度对绵单12号产量的影响(英文). 王秀全,何丹,张华,卢庭启,蒋晓芳. 2014

[8]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张耀兰. 2011

[9]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苏玉20产量的影响. 孔令杰,郑飞,张美景,刘瑞响,赵文明,孟庆长,陈艳萍,袁建华. 2016

[10]不同播种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爱平,王娟玲,靖华,王裕智,张红芳,崔欢虎. 2009

[11]不同行距配置方式下棉花适宜种植密度的筛选. 刘超群,董合林,万素梅,郑苍松,骆磊,马云珍,董祯林,陈国栋,李鹏程. 2024

[12]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对春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韦德斌,钟维,向英,黄俊. 2015

[13]行距和密度对半矮秆大豆‘合农7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盖志佳,赵文军,杜佳兴,刘婧琦,蔡丽君,张伟,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张振宇,赵桂范,张敬涛,张洪旭. 2017

[14]旱区不同播期绿豆群体生长及产量动态分析. 魏云山,林在隆,周学超,丁素荣,刘迎春,李峰. 2017

[15]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绿豆的产量效应. 邢宝龙,王桂梅. 2017

[16]不同播种密度对辽绿8号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赵阳,庄艳,陈剑,葛维德,宋银华. 2013

[17]缺硼对绿豆叶片光合特性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焦晓燕,王劲松,武爱莲,赵瑞芬,王立革,董二伟. 2013

[18]种植密度和行距对Ⅰ式果枝棉麦(油)后直播成铃和产量的影响. 冯常辉,张友昌,陈再兴,习桂梅,易先达,张成,秦鸿德. 2018

[19]不同行距对甜玉米品种粤甜13号的影响. 文天祥,李高科,刘建华,胡建广. 2012

[20]行距和密度对绵单10号产量的影响. 王秀全,何丹,张华,卢庭启,蒋晓芳.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