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不同SPEI指数计算方法适用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康银红

作者: 康银红;王嘉驰;宋鑫;武剑飞;贺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参考作物腾发量;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时空分布;适用性分析;泰勒图

期刊名称: 农业机械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340-34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不同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算法及相应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在四川省的适用性,针对四川省3个区域(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中盆地),利用34个气象站点1967—2016年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PM)法计算的ET0为标准,对FAO-24Radiation(FAO-Ra)、Priestley-Taylor(PT)、Makkink(MK)、Hargreaves-Samani(HS)、Blaney-Criddle(BC)、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Rohwer(Ro)7种方法的ET0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选取其中综合表现较好的3种方法进行相应的SPEI计算。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误差分析、K-S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各区域不同ET0算法下的SPEI适用性。结果表明:7种方法在不同区域计算精度差异显著,在川西高原及川西南山地,PT法均方根误差(RMSE)均在99.11 mm以下,大部分气象站点的相对误差(RE)介于-3.8%~14.2%之间,适用性最好;MK、Ro法在3个区域的表现均较为稳定。基于PM、MK、Ro、PT 4种方法计算得到的SPEI在同一区域变化趋势一致,在有实际旱情的年份,其最小值均低于0,能够识别历史干旱事件。SPEI_PT和SPEI_PM具有最相似的周期振荡变化,SPEI_Ro和SPEI_PM的周期差距最大。1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相关性比3、12个月时间尺度好,在1个月时间尺度下,SPEI_MK与SPEI_PM有更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9,RMSE仅为0.15。在数据缺失条件下,SPEI_MK可以作为SPEI_PM的替代,该方法可为四川省的干旱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274

  • 相关文献

[1]中国东北春玉米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杨晓晨,明博,陶洪斌,王璞. 2015

[2]中国东北春玉米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对产量影响*. 杨晓晨1,明博2,陶洪斌1,王璞1**. 2015

[3]东北地区干旱特征与春玉米生长季干旱主导气象因子. 李崇瑞,游松财,武永峰. 2020

[4]人民胜利渠灌区气象因素及干旱特征演变分析. 张彦,李平,邹磊,梁志杰,窦明,高芸,齐学斌. 2021

[5]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旱趋势及其对生态系统碳固定的影响. 陈世亮,李霞,钱钊晖,王绍强,王苗苗,刘侦海,李卉,夏烨,赵紫祺,李亭谕,朱彤彤,陈璇,蒋赟浩,谷鹏. 2024

[6]1982-2017年典型干旱年的中国GPP变化. 曹玉娟,司文洋,杜自强,梁寒雪,雷添杰,孙斌,武志涛. 2023

[7]兴安盟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价. 尹春艳,赵举,刘虎,李彬,戚迎龙. 2020

[8]时间尺度对参考作物腾发量估算结果的影响. 周浩勇,刘战东,段爱旺. 2016

[9]彭阳县参考作物腾发量ET0预测模型研究. 李国强,金建新. 2023

[10]基于天气预报的参考作物腾发量LS-SVM预测模型. 张展羽,王声锋,段爱旺,王斌. 2010

[11]豫西北几种ET_0计算方法的比较及Hargeaves公式的修正. 王声锋,汪顺生,段爱旺,刘战东,罗长青. 2010

[12]参考作物腾发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及成因分析-以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为例. 邓安妮,俞佳固,杨晓娟,魏英楠,刘航铖,姚宁. 2024

[13]气候变化背景下山西省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姚宁,蒋昆昊,谢文馨,张东彦,杨晓娟,于强. 2024

[14]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作物腾发量影响因素分析. 任玉忠,董新光,王志国. 2010

[15]基于MEA-BP模型的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模拟. 余婷,崔宁博,张青雯,冯禹,龚道枝,胡笑涛. 2018

[16]时间序列法在参考作物腾发量分析与模拟中的应用. 郭冬冬,周新国,孙景生,卢闻航. 2004

[17]贵州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的组成及时空分布特征. 杨学辉,袁洁,何海永,王云月. 2007

[18]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陈丹丹,李国强,张杰,臧贺藏,胡峰,郑国清. 2017

[19]不同密度下短季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比较研究. 房卫平,谢德意,李文,马宗斌,李伶俐. 2011

[20]上海郊区小城镇街道灰尘理化性质及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 张菊,邓焕广,王东启,陈振楼,许世远.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