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齐乃敏

作者: 齐乃敏;朱为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番茄;品质性状;遗传模型;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7 年 16 期

页码: 46-48+67

摘要: [目的]研究番茄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和遗传效应。[方法]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将6个品种的番茄配成30个杂交组合,对番茄8个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基因效应进行研究。[结果]亲本品质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亲本选择有效。各个性状在各基因型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8个品质性状中,果形指数和番茄红素在正交以及反交组合中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其中2个性状的正交组合基因均以显性为主,效应方向为隐性增效,h~2B均大于50%,h~2N均小于50%,并表现超显性;其他几个性状由于不存在显性效应或者存在上位性效应而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结论]该研究为番茄品质育种优势组合的选配提供了理论基础。

分类号: S641.2

  • 相关文献

[1]中美几个棉花品种育种应用价值研究(英文). McCARTY Jack C,WU Ji-xiang,JENKINS Johnie N,郭香墨. 2005

[2]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 2009

[3]玉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祁新,赵颖君,李鹏志,邬信康. 2001

[4]油用向日葵籽实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包海柱,高聚林,马庆,胡树平. 2013

[5]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杨六六,刘惠民,曹美莲,李朋波,王娇娟,陈耕. 2009

[6]啤酒大麦籽粒品质性状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包海柱,张凤英,徐寿军,刘志萍,吕二锁. 2018

[7]籼型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黄利兴,李清华,林玲娜,张以华,雷上平,王侯聪,游年顺,梁康迳. 2006

[8]杂交粳稻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殷延勃,王昕,王坚,强爱玲,刘炜,史延丽. 2007

[9]樱桃番茄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孙保娟,孙光闻. 2006

[10]籼型杂交早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林强,王洪飞,郑秀平. 2011

[11]早熟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研究. 肖光顺,李保成,谢宗铭,林海,李吉莲. 2010

[12]6VS/6AL易位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李桂萍,陈佩度,张守忠,何中虎,张艳,赵和,周祥椿,黄辉耀. 2006

[13]粳稻品质性状间及其与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吕文彦,张鉴,邵国军,周鸿飞,曹萍. 2005

[14]番茄单性结实遗传效应分析和新材料的选育. 王利英,石瑶,刘文明,于海龙. 2008

[15]番茄果实耐压QTL遗传效应初步分析. 杨涛,杨生保,唐亚萍,李宁,许娟,王柏柯,帕提古丽,余庆辉. 2017

[16]番茄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系地D4杂交组合的4个品质性状同亲回归分析. 王先裕,于分弟,梁聪耀,谭超,杜永臣,蒋和生,李业勇. 2011

[17]小果型番茄种质重要品质性状的筛选与评价. 史艳艳,米国全,王裔娜,韩娅楠,程志芳,韩永平,王晋华. 2018

[18]番茄11个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陈勇,韦冠睦,于分弟,王先裕,杜永臣. 2014

[19]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和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与育种应用. 王际凤,谷长先,黄培英,朱速松,王成招,张大双,涂丹,陆作楣. 2010

[20]柞蚕饲料转化效率的遗传模型与基因效应值的估算. 徐亮,吴艳,孟宪民,刘凤云,黄先敏,戚利.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