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区油茶藻斑病田间发生规律调查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志祥

作者: 赵志祥;严婉荣;谭诗梦;王宝;李道敏;肖彤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茶;藻斑病;发病率;发病规律;海南地区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

ISSN: 1673-890X

年卷期: 2024 年 18 卷 017 期

页码: 61-65

摘要: 近年,藻斑病在海南油茶树上普遍发生.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减少藻斑病对海南油茶产业造成的损失,采用野外定点调查法对不同气候、不同品种、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空间部位的油茶藻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海南,油茶藻斑病于3月开始发病,6月高温高湿季节进入第一次发病高峰,随后有所减缓,8-10月台风暴雨频繁,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所有品种均能感病,但以海油3号最易感病,其次为琼东8号和海大油茶2号,琼东9号发病率最低,年发病率一般不超过8.0%;不同种植环境下,发病率差异显著,胡椒套种发病最重,其次为平地种植,山坡向阳地种植发病最轻;同一植株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严重,且嫁接苗老叶比新叶严重.本研究探明了海南油茶藻斑病病原物类型及发病规律,为后续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

分类号: S763

  • 相关文献

[1]苹果轮纹病的侵染时期及发病规律. 董桂芝,周杰明. 1982

[2]石河子垦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及治疗现状. 刘长彬,杨菊凤,唐思静,姜志涛,李永刚. 2014

[3]木薯新发藻斑病在中国的发生调查及病原鉴定. 陈奕鹏,时涛,蔡吉苗,李超萍,李博勋,黄贵修. 2016

[4]云南木薯藻斑病危害及发生规律调查研究. 段春芳,宋记明,姜太玲,刘倩,李月仙,肖明昆,沈正松,沈绍斌,王文雨,熊贤坤,白丽娜,严炜,刘光华. 2024

[5]甜、糯鲜食玉米品种在海南的冬种表现及评价. 林尤珍,符书贤,熊怀阳,侯本军. 2017

[6]硅钙镁磷钾肥在海南甘蔗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曾建华,潘孝忠,谢良商,符传良,吉清妹,吴宇佳. 2017

[7]缓控释肥和土壤调理剂配施在海南地区香蕉上的施用效果分析. 曾建华,谭皓,潘孝忠,符传良. 2024

[8]30份海南地区引种甘薯种质资源的SSR分析. 南文卓,张小贝,苏一钧,祝志欣,曹清河,朱国鹏. 2016

[9]海南地区果桑优良品种引种栽培研究. 陈宣,王景飞,梁振儒,陈业光,林夏,云勇. 2021

[10]溴氰虫酰胺10%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海南豇豆斑潜蝇田间药效试验. 张曼丽,刘奎,陈剑山,李涛. 2015

[11]海南地区石斑鱼微孢子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赵志英,骆大鹏,胡琳琳,刘庆明,肖雨芙,徐力文,蒙爱云. 2024

[12]海南地区樱桃番茄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鉴定与分析. 严婉荣,吉训聪,王宝,谭诗梦,魏莹,赵志祥. 2025

[13]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 王太兴. 2009

[14]辣椒常见萎蔫型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赵泽英. 2005

[15]家蚕白僵病的识别与防治. 何静,王贤玉. 2013

[16]家蚕真菌类病害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胡仕叶,罗朝斌,杨胜特,岳宣,刘金鑫. 2008

[17]仙客来叶斑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 王婧,徐秉良,李瑞琴. 2008

[18]稻曲病的发病规律及新药剂“爱苗”的防治示范. 王银官,陈辉民. 2006

[19]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朱开元,王国荣,沈朵朵,张艾理,王国灿. 2008

[20]铁线莲白绢病的防治技术. 刘洪见,钱仁卷,张旭乐,杨燕萍,姚丽娟.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