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低山丘陵区草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及提升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丁宏宇

作者: 丁宏宇;鲁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低山丘陵区;草地碳汇;碳固定;碳排放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ISSN: 1673-5366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39-40

摘要: 草地是地球绿色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覆盖了全球20%的陆地面积,草地生物量增长速度较快,碳汇能力较强且相对稳定,全面提升草地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是提升草地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维持碳汇功能稳定的首要问题。开展不同草地类型、布局、特征、质量的碳汇能力差异化原因及影响机制研究,可测算当地优质植被碳汇能力,为草地布局优化、高固碳灌草配置、草地植被恢复及草地碳汇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S812

  • 相关文献

[1]中国草业科学的发展轨迹与展望. 任继周,胥刚,李向林,林慧龙,唐增. 2016

[2]中国草地碳汇功能提升的挑战和行动对策. 张一然,赵依杨,倪义平,张雅楠,丁勇,刘丽. 2024

[3]榛树的生长特性及其栽植利用. 孙万河,杨绍阁,尹杰卉. 2012

[4]燕辽低山丘陵区集流聚肥梯田优化设计及其效益分析. 高鹏,丁福俊,邹桂霞,李铁军,郑国相,贾天会. 2000

[5]辽西低山丘陵区聚水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 郑国相. 2000

[6]半干旱低山丘陵区复合农业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杨久廷,邢德海,张俊生,甘作勋. 1999

[7]燕辽低山丘陵区集流聚肥梯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邹桂霞,郑国相,贾天会,褚贵发,张连俊. 2005

[8]旱地小麦土壤有机碳变化及最佳取样方法试验研究. 李晓阳,任丽华,刘亚东. 2006

[9]低山丘陵区红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方堃,陈效民,杜臻杰,张佳宝,邓建强. 2010

[10]河南省中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净碳汇及其价值. 滕永忠,白保勋,陈东海,徐婷婷,宋长新,王卫华. 2019

[11]多业态农耕:文化适应在云贵高原东南缘低山丘陵区的双重表达. 孙秋. 2018

[12]生物质炭对茶园土壤改良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孙贇,Muhammad Shaaban,何志龙,张水清,林杉. 2017

[13]基于土地利用的内蒙古牧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2000-2015). 常虹,翟琇,石磊,刘亚红,谢宇,王洋,孙海莲. 2021

[14]长期有机培肥对南方红壤区稻田土壤碳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马慧霞,张桥,陈会巧,孙丽丽,周昌敏,顾文杰,卢钰升,徐培智,解开治. 2023

[15]福建省花生秸秆存量、品质与固碳评价. 唐兆秀,董晓宁,施恭月,蓝新隆,徐日荣,高承芳,刘远,张晓佩. 2012

[16]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的影响. 李新华,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郭洪海. 2015

[17]旱作农田土壤固碳研究进展. 邹逸淼,白伟,蔡倩,杜桂娟,李双异. 2023

[18]豫北低山丘陵区农田边界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马守臣,原东方,杨慎骄,王和洲. 2010

[19]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存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稳定机制. 丁雪丽,韩晓增,乔云发,李禄军,李娜,宋显军. 2012

[20]低山丘陵区果农复合生态经营模式. 梁嘉陵,黄艳胜,王非,王文杰,张成军,聂江力.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