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田间集雨模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亢秀丽

作者: 亢秀丽;王娟玲;马爱平;靖华;王裕智;许玉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田间微集雨;种植模式;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10 年 24 卷 04 期

页码: 167-1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提高自然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冬小麦田间集雨模式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年型条件下,覆膜集雨产流带与种植带面积比例1∶1.5模式在起身期和起身至抽穗期具有较好的贮水和供水效应,水分利用效率达12.78 kg/(mm.hm2),较对照6.95 kg/(mm.hm2)模式提高5.83 kg/(mm.hm2);覆膜集雨产流带与种植带面积比例1∶1.5、1∶2和1∶1的种植模式,均较土垄集雨产流带与种植带面积比例1∶1、1∶1.5、1∶2及对照(露地种植)显著增产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土垄集雨的3个种植模式均较对照减产。该项研究为冬小麦抵御干旱逆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董志强,吕丽华,崔永增,申海平,张经廷,姚艳荣,贾秀领. 2016

[2]田间微集雨种植方式及播种行距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崔欢虎,王娟玲,靖华,王裕智,马爱平,张红芳. 2009

[3]晋南旱垣种植制度及土壤耕作方式对麦田周年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爱平,靖华,亢秀丽,王裕智,崔欢虎,安晓东,苏年贵. 2017

[4]华北平原不同灌水条件下两冬麦品种土壤水分动态与产量差异. 项艳,龚道枝,梅旭荣,郝卫平,白清俊. 2009

[5]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6]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田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张恒恒,张恒恒,王香茹,胡莉婷,庞念厂,贵会平,董强,阮康,宋美珍,张西岭. 2020

[7]胡麻覆膜种植模式对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汪磊,谭美莲,叶春雷,罗俊杰,严兴初. 2016

[8]不同种植模式对南方丘陵旱地土壤水分利用与作物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肖小平,唐海明,杨光立. 2014

[9]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爱平,亢秀丽,靖华,王裕智,崔欢虎,王会荣. 2015

[10]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心,林涛,崔建平,张鹏忠,汤秋香,郭仁松,王亮,邵亚杰. 2024

[11]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研究. 董志强,吕丽华,姚海坡,张经廷,崔永增,张丽华,梁双波,贾秀领. 2017

[12]不同高低畦种植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周江明,韩小伟,田雪慧,武利峰,高英波,李明军,李伟,李树兵,郝延杰,韩哲,高琪. 2024

[13]覆盖种植方式和施氮对甘肃庆阳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张环. 2017

[14]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2008

[15]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彩霞,柴守玺,赵德明,李志贤,常磊,王婷. 2010

[16]有机肥对陇东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调控效应. 张建军,樊廷录,王勇,唐小明,党翼. 2009

[17]旱地冬小麦扬花至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徐银萍,宋尚有,樊廷录. 2013

[18]旱地冬小麦冠层温度和其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徐银萍,辛平,宋尚有,樊廷录. 2010

[19]不同基因型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徐银萍,辛平,宋尚有,樊廷录. 2011

[20]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旗叶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樊廷录,马明生,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