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幼穗离体培养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林姝

作者: 赵林姝;刘录祥;郑企成;王晶;郭会君;赵世荣;陈文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幼穗;离体培养;高效再生系统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006-1304

年卷期: 2006 年 14 卷 01 期

页码: 100-10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选用3个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材料H6756、H311和SP8581,研究了不同取材时期、不同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对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护颖原基形成期至雌雄蕊原基形成期之间对小麦幼穗进行离体培养都可获得较高的绿苗分化率,而在其它时期进行离体培养绿苗分化率均较低。确定了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2mg/L,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培养基,并发现对分化过程中产生的变态苗增加一个芽苗的诱导及伸长阶段有助于继续分化成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IAA+80g/L蔗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高效再生系统。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幼穗不同发育期不同穗段离体培养的效应. 王培,裴翠娟,陈玉蓉. 1990

[2]云南药用野生稻幼穗离体培养研究. 王玲仙,王波,陈越,付坚,钟巧芳,陈玲,丁明亮,赵才美,雷涌涛,程在全. 2020

[3]海雀稗幼穗离体培养植株再生. 梁流芳,佘建明,吴瑛瑛,张保龙,董民强,倪万潮. 2008

[4]海雀稗幼穗离体培养植株再生技术. 梁流芳,佘建明,吴瑛瑛,叶晓青,董民强,倪万潮. 2008

[5]象草幼穗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研究. 钟小仙,佘建明,顾洪如,张建丽,倪万潮. 2007

[6]苏丹草幼穗离体培养植株的再生技术. 钟小仙,佘建明,顾洪如,张建丽,许亚楠,师蔚群. 2005

[7]高粱茎尖和幼穗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王良群,刘勇,郝艳芳,杨伟,张微,白鸿雁. 2013

[8]小麦幼穗离体培养高效再生系统的初步研究. 赵林姝,刘录祥,郑企成,王晶,赵世荣,粱欣欣,郭会君. 2003

[9]小麦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及转化效率的比较研究. 赵林姝,刘录祥,王晶,郭会君,赵世荣,郑企成,陈文华. 2006

[10]小麦幼穗、茎、节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陆维忠,佘建明,吴鹤鸣,周邗扬,葛美蓉. 1988

[11]农杆菌敏感小麦基因型的筛选研究. 王艳丽,叶兴国,刘艳鹏,杜丽璞,徐惠君. 2005

[12]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NS育性转换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研究. 张自刚,马小飞,张红霞,王震,张思妮,郭冬,张永鹏,马翎健. 2016

[13]~(60)Co-γ射线对小麦幼胚离体后的诱变效应. 宋军,徐利远,陈谦,张莲,余桂容. 2015

[14]小麦单倍体育种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崔婷,李亚莉,乔麟轶,郭慧娟,董艳辉,任永康,唐朝晖. 2016

[15]基因型和外植体对小麦离体培养的影响. 余桂容,宋军,徐利远,张莲,蒋云. 2012

[16]小麦与大麦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研究. 亢秀丽,许玉娟,朱晋云. 2005

[17]冬小麦品种抗霜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钟秀丽,王道龙,吉田久,胡新,赵鹏,韩立帅,王晓光,黄绍华,黄建英,孙忠富. 2007

[18]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幼穗育性转换期蛋白质组的初步分析. 谢锦云,陈平,曹孟良. 2007

[19]燕麦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贾利敏,傅晓峰,孙国琴,孙瑞芬,斯钦巴特尔,刘力平,刘俊清. 2006

[20]辐射处理在玉米幼穗培养中的作用. 黄忠祥,郑乐娅,吴家道.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