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及香气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巧仪

作者: 周巧仪;曾伟霞;张建中;曾金莲;张雪梅;曾立坤;凌彩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香气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23 年 39 卷 011 期

页码: 242-2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探索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的物质基础和主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以广东客家地区代表性茶类-仙湖茶产品的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客家炒青绿茶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差异显著,且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与炒青绿茶品质审评得分的相关关系较大,是造成炒青绿茶品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客家炒青绿茶样品中共鉴定出44种香气物质,包括醛类(37.96%)、醇类(28.47%)、烃类(15.92%)、酮类(10.38%)、酯类(5.10%)和其他(2.17%),香气化合物中壬醛、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较高,且 RVOA>1,均呈现花香、栗香,推测是客家炒青绿茶香气的主要特征成分.

分类号: TS272.51

  • 相关文献

[1]传统客家绿茶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研究. 乔小燕,饶幸霞,黄国资,黄秀新,丘亮伟,黄海英,陈栋. 2015

[2]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 乔小燕,黄国资,王秋霜,饶幸霞,黄秀新. 2014

[3]工夫红茶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刘盼盼,郑鹏程,龚自明,叶飞,冯琳,高士伟,王雪萍,王胜鹏,滕靖,郑琳,桂安辉. 2021

[4]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成分分析. 何郁菲,黄怀生,周琳,周凌云. 2018

[5]安溪铁观音加工过程中影响色、香、味的成分变化. 康育鑫,陈永快,肖两德,廖水兰,赵健. 2022

[6]长江中下游产区红茶品质分析. 龚自明,刘盼盼,郑鹏程,高士伟. 2018

[7]“二炒”温度对传统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特征的影响. 乔小燕,黄秀新,黄国资,丘亮伟,黄海英,王秋霜,陈栋. 2015

[8]广东东源客家炒青绿茶矿物及重金属元素的ICP-MS测定. 王秋霜,刘淑媚,凌彩金. 2016

[9]客家炒青绿茶发展历程及生产现状研究进展. 苏勇平,张婷,陈文,覃容,梁冬霞. 2024

[10]冠突散囊菌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研究. 李适,龚雪,刘仲华,黄浩,黄建安. 2014

[11]醇化时间对茯茶品质的影响. 钟妮,刘武嫦,刘姝娟. 2016

[12]不同等级CTC红碎茶生化成分分析. 乔小燕,李崇兴,姜晓辉,吴华玲,陈栋. 2018

[13]青砖茶研究进展. 卢素芳,郑鹏程,刘盼盼,王胜鹏,滕靖,冯琳,龚自明. 2018

[14]六堡茶老茶婆品质成分及氟、铝元素含量浅析. 于翠平,黄丽蕴,廖珍承,莫鹰,江智艺,李锦锋. 2020

[15]茶树/大豆间作体系氮素对茶叶品质成分及其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金婷,韦锦坚,韦持章,农玉琴,骆妍飞,陆金梅,廖春文,覃潇敏. 2021

[16]调理剂对茶园土壤和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万青,胡振民,李欢,李荣林,杨亦扬. 2019

[17]广东单丛茶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研究. 周波,陈勤,陈汉林,唐颢,黎健龙,陈佳琳,陈义勇,刘嘉裕,唐劲驰. 2020

[18]凤凰单丛主要品质成分比较. 晏嫦妤,罗军武,赵超艺,陈金华,黄建安. 2006

[19]红紫芽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研究. 王秋霜,曹冰冰,王青,秦丹丹,潘晨东,李波,李红建,方开星,倪尔冬,姜晓辉,吴华玲. 2022

[20]贮藏时间对花生品质成分和种子活力的影响. 李春娟,单世华,万书波,许婷婷,闫彩霞.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