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液体再生系统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良群
作者: 王良群;刘勇;郝艳芳;张微;杨伟;白鸿雁;武擘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液体再生系统;静止培养;振荡培养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7 年 22 期
页码: 34-35+106
摘要: 选用幼穗为外植体并进行匀浆,将匀浆物进行振荡培养,获得颗粒状培养物。再把这些颗粒状培养物接入到液体分化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后有些颗粒会萌发出新芽,然后把这些已长出芽的培养物接入到固体分化培养基中可获得完整的苗。研究还将幼穗固体培养模式获取的愈伤组织接入到液体分化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结果获取了相互分离能生根发芽的胚状体。该研究丰富了高粱再生培养技术手段。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水稻白叶枯病菌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物膜形成的检测. 吴茂森,陈华民,何晨阳. 2010
[2]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报. 何杭军,王晓武,汪炳良. 2004
[3]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再生植株. 钟维瑾,方光华,唐克轩,张智奇,俞妙娟. 1990
[4]二甲戊乐灵和氟乐灵除草剂对西瓜茎尖四倍体的诱导. 阎志红,刘文革,赵胜杰,何楠. 2008
[5]活性炭和振荡培养对提高大白菜胚诱导率的影响. 蒋武生,姚秋菊,张晓伟,原玉香,耿建峰. 2008
[6]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7]不同高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筛选与鉴定. 吴奇,周宇飞,高悦,张姣,陈冰嬬,许文娟,黄瑞冬. 2016
[8]高粱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葛占宇,马尚耀,成慧娟,严福忠,王立新,王岩. 2012
[9]高粱抗蚜的分子标记RAPD初步分析. 李玥莹,徐兰兰,邹剑秋. 2006
[10]不同施氮水平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 葛占宇,马尚耀,成慧娟,严福忠,王立新,张姼,隋虹杰,潘映雪. 2016
[11]吉林省高粱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 周紫阳,马英慧,李光华,王江红,周连生. 2009
[12]酿造用高粱新品种辽粘3号. 王德生. 2010
[13]无融合生殖研究及其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张福耀,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牛天堂. 2000
[14]高粱SSA-1无融合生殖特性及其遗传分析. 张福耀,孟春刚,阎喜梅,郑晋波,平俊爱,王立新,韦耀明,牛天堂,吴树彪. 1997
[15]高粱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李玥莹,邹剑秋,徐秀明. 2007
[16]高粱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王德生. 2013
[17]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肖军,石太渊,郑秀春,段有厚. 2004
[18]高粱不育系124A的选育. 王金艳,杨立国,李刚,李智勇. 2006
[19]高粱抗蚜品种叶片化学物质含量的分析. 李玥莹,赵姝华,杨立国. 2002
[20]高粱新技术育种的实践与探讨. 马英慧,李光华.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农艺性状和SNP分子标记的湖南78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郭佳璐;璩馥榕;蔡天晨;赵洋;杨培迪;刘勇;周跃斌;刘振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遗传多样性
-
四川三台县麦冬//玉米间作体系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作者:孙小芳;曾华兰;刘勇;何炼;况再银;代顺冬;华丽霞;蒋秋平
关键词:麦冬;玉米;间作;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徐洪岩;郝玉波;张微;刘丽;张明爽;孔德崴;何长安;于倩倩;张树棣;钱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玉米连作;产量;根系;土壤微生物
-
酸性物质对微碱性土壤pH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作者:余垚颖;张蕾;刘勇;黄小琴;何佶弦;王栋;张启莉;顾会战
关键词:烤烟;微碱性土壤;土壤pH;烟叶钾含量;酸性物质;土壤改良;烟叶产量
-
茶树三倍体资源的鉴定及芽叶性状的倍性差异研究
作者:杨培迪;赵洋;璩馥榕;成杨;刘勇;刘振
关键词:茶树;倍性分析;流式细胞术;代谢组学;多倍体育种
-
武汉地区油蟠桃病毒种类的小RNA测序鉴定
作者:刘勇;王富荣;王会良;艾小艳;朱炜;张杨;甘志猛;龚林忠;何华平
关键词:油蟠桃;病毒;类病毒;小RNA测序;RT-PCR
-
不同阻氧性材料包装对生鲜猪肉品质的影响
作者:柴笑玉;张德权;王德宝;李欣;闵成军;徐毓谦;祝朝巧;杨伟;饶伟丽;侯成立
关键词:生鲜猪肉;阻氧性;包装;新鲜度;货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