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食性贝类养殖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齐占会

作者: 齐占会;史荣君;于宗赫;徐淑敏;韩婷婷;徐姗楠;黄洪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浮游生物;选择性摄食;下行控制;附着生物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2095-0780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115-1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滤食性贝类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养殖种类,规模化养殖极大地增加了近岸水域中贝类的数量。贝类生理过程和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海洋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梳理了目前关于贝类对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规模化贝类养殖对养殖区及毗连水域的浮游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机制:贝类的滤食对浮游生物产生强烈的下行控制作用而降低浮游生物的数量;选择性捕食改变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贝类的排泄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元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贝类的生物沉积则导致硅(Si)元素的沉积和埋藏,改变了生源要素的比例,对硅藻等浮游植物产生了限制;贝类养殖设施的阻流作用使浮游生物在养殖区的滞留时间延长,增加了浮游生物被捕食的概率;贝类养殖显著增加了海鞘等滤食性附着生物的数量,从而也对浮游生物产生了影响。此外,还提出了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分类号: S968.3

  • 相关文献

[1]秦皇岛贝类养殖区4种贝类对浮游植物的摄食选择性. 丁任业,查道军,谢艺萱,辛全栋,李向阳,李玉,崔鸿武,潘绘竹,谭志军,江涛. 2023

[2]东海米氏凯伦藻水华中中华哲水蚤的选择性摄食. 孙军,宋书群,徐兆礼,王宗灵,朱明远. 2007

[3]合浦珠母贝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单胞藻摄食与消化效果研究. 邓正华,姜松,张博,刘宝锁,黄桂菊,喻达辉. 2016

[4]桑沟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侯兴,高亚平,杜美荣,姜娓娓,李凤雪,董世鹏,李文豪,孟珊,王军威,张义涛,蒋增杰. 2021

[5]滤食性贝类养殖碳汇功能研究进展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蒋增杰,方建光,毛玉泽,姜娓娓,房景辉,蔺凡,高亚平,杜美荣,李瑞环. 2022

[6]饵料浓度、温度对缢蛏能量代谢的影响. 何苗,周凯,么宗利,来琦芳,高鹏程,隋延鸣. 2017

[7]5种滤食性贝类对牙鲆的粪便、残饵及网箱养殖区沉降物的摄食行为. 张继红,吴桃,高亚平,唐望. 2013

[8]广东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潜力评估. 齐占会,王珺,黄洪辉,刘永,李纯厚,陈胜军,孙鹏. 2012

[9]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影响. 宋强,方建光,刘慧,张继红,王玲玲,王巍. 2006

[10]海水养殖践行"海洋负排放"的途径. 张继红,刘纪化,张永雨,李刚. 2021

[11]pH、温度对缢蛏碳收支的影响. 何苗,来琦芳,么宗利,隋延鸣,陆建学,高鹏程,周凯. 2017

[12]3种滤食性贝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研究. 赵俊梅,方建光,包振民,张继红,王巍,蒋增杰. 2004

[13]滤食性贝类对饵料微藻摄食选择性研究进展. 宋广军,宋伦,刘印,王昆,李楠. 2025

[14]桑沟湾大叶藻附着生物的季节变化. 高亚平,方建光,张继红,李峰,毛玉泽,杜美荣. 2010

[15]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在海洋牧场构建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 李真真,关长涛,公丕海,王腾腾,刘超,李梦杰. 2014

[16]亚热带养殖海湾皱瘤海鞘生物沉积的现场研究. 闫家国,齐占会,田梓杨,史荣君,张汉华,黄洪辉. 2013

[17]青岛石雀滩海域人工鱼礁材料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王震,公丕海,关长涛,李娇,史佰佰. 2019

[18]天津大神堂海域不同时间序列礁体附着生物群落特征变化. 郭彪,陈卫,高燕,张博伦,王硕,王宇,张雪,曾祥茜. 2020

[19]贝壳礁构建和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王莲莲,陈丕茂,陈勇,罗虹霞. 2015

[20]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