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rDNA序列用于罗非鱼及其杂交种鉴别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奕惠

作者: 郭奕惠;喻达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罗非鱼;细胞核rDNA;序列变异;种类鉴定

期刊名称: 福建水产

ISSN: 1006-5601

年卷期: 2009 年 01 期

页码: 29-34

摘要: 罗非鱼种间,尤其是尼罗罗非鱼与杂种尼奥罗非鱼之间,很难区分。本文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杂交种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红罗非鱼的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子1(ITS1)序列及其两侧的18S和5.8S部分序列特征进行分析,以筛选种间鉴别标记。PCR扩增产物大小约700 bp,测序结果表明,(去除引物后)18S长146 bp,5.8S长66 bp,不同种类之间无差异;ITS1长383-483 bp,因种类不同而异,其GC含量大于AT含量,达到67.1%。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8S和5.8S片段高度保守,但各有3个变异位点可以把上述几个种和杂种相互区分开;18S序列上有一个UnbI限制性酶切位点,可作为尼罗和尼奥罗非鱼的鉴别标记。ITS1序列种间变异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研究的5个种聚成2个类群,尼罗与尼奥罗非鱼为一组,莫桑比克-红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另一组。组内种间遗传距离较小,尼罗和尼奥罗非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06;莫桑比克、奥利亚和红罗非鱼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007-0.009之间;两组罗非鱼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在0.030-0.035之间,表明罗非鱼ITS1序列多态性较高,适合于种类区分。结合部分18S和5.8S序列,细胞核rDNA具有鉴别罗非鱼及其杂种的潜力。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细胞核rDNA序列分析5种罗非鱼的亲缘关系. 郭奕惠,喻达辉,黄桂菊,符云,叶卫. 2009

[2]珠母贝属6个种的ITS 2分子标记研究. 喻达辉,朱嘉濠. 2005

[3]罗非鱼选育群体Cytb与D-loop序列变异信息对比分析. 颉晓勇,李思发. 2014

[4]我国主要养殖罗非鱼的16S rRNA序列特征分析. 郭奕惠,黄桂菊,喻达辉,李莉好,符云,叶卫. 2007

[5]粳稻超亲变异系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表达特性及序列变异分析. 徐振华,曲莹,刘海英,朱立楠,张忠臣,金正勋. 2016

[6]重庆南瓜病毒病病原ELISA检测及CMV变异分析. 青玲,包凌云,周常勇,杨水英,孙现超. 2010

[7]MIC5基因在13株不同基因型的刚地弓形虫中的序列变异(英文). 刘文阁,徐晓佩,陈佳,朱兴全,徐前明. 2015

[8]中国葡萄类病毒基因多样性分析及其新种的发现. 姜冬梅,郭瑞,彭山,吴祖建. 2009

[9]葡萄A病毒辽宁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变异分析. 任芳,范旭东,董雅凤,张尊平,王教敏. 2012

[10]3种鲳属鱼类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变异及系统进化. 张凤英,马凌波,施兆鸿,马春艳. 2008

[11]大豆盐胁迫相关GmNAC基因的鉴定、表达及变异分析. 张彦威,张礼凤,李伟,王彩洁,张军,徐冉. 2016

[12]秀丽白虾3个地理种群mtDNA 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遗传分化. 张敏莹,徐东坡,方弟安,周彦锋,刘凯. 2018

[13]GRA24基因在不同地理位置和宿主来源的刚地弓形虫株间的序列变异(英文). 徐晓佩,刘文阁,陈佳,朱兴全,徐前明. 2015

[14]细胞质雄性不育高粱叶绿体ndh D基因的序列变异(英文). 范昌发,孙春昀,郭骁才,张福耀,孙毅,牛天堂,贾敬芬. 2002

[15]桃树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StuntViroid;HSVd)的鉴定及序列变异分析. 李世访,成卓敏,赵剑波,姜全. 2006

[16]基于COI部分序列探讨南海鲳属鱼类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结构. 孙鹏,尹飞,施兆鸿,彭士明. 2012

[17]一种降低dATP用量的简单易错PCR方法. 高义平,赵和,吕孟雨,孙果忠,杨学举,王海波. 2014

[18]水稻孤雌生殖诱导基因BBM1序列变异分析. 汪晴,王艳茹,张秀丽,吕启明. 2024

[19]韭菜迟眼蕈蚊在川芎上的为害及鉴定. 杜立新,宋健,贾海民,曹伟平,李耀发,张晓. 2018

[20]天津地区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种类的多重PCR快速鉴定. 姚玉荣,霍建飞,郝永娟,王万立,高苇,刘春艳.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