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葡萄糖在凝固型酸水牛乳中的稳定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丽
作者: 黄丽;杨攀;冯玲;李玲;农皓如;曾庆坤;唐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聚葡萄糖;凝固型酸水牛乳;稳定性;苯酚-硫酸法
期刊名称: 食品科技
ISSN: 1005-9989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259-2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生水牛乳为原料、聚葡萄糖为功能性添加物,研究不同条件下凝固型酸水牛乳中聚葡萄糖的稳定性。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凝固型酸水牛乳在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及冷藏时间下聚葡萄糖的保存率。结果表明:该法可快速准确测定聚葡萄糖的含量,所作葡萄糖标准曲线的R~2为0.992,说明葡萄糖浓度在(0~26)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乳体系中酸度越大,聚葡萄糖稳定性越弱,但仍能保持较好的保存率;在不同的发酵温度下,41℃左右的聚葡萄糖分解的较多,温度较低或较高时乳酸菌活性较低,聚葡萄糖在凝固型酸水牛乳中保存率均在75%~98%之间,稳定性良好,可用于聚葡萄糖酸水牛乳的生产。
分类号: TS252.5
- 相关文献
[1]聚葡萄糖制备工艺的研究. 关倩倩,邵先豹,杨腾腾,窦光朋,徐同成,干昭波. 2018
[2]响应面法优化聚葡萄糖酸水牛奶的发酵工艺. 黄丽,李玲,杨攀,唐艳,杨小梅,曾庆坤. 2016
[3]聚葡萄糖对酸水牛奶贮藏品质的影响. 黄丽,莫绘平,李玲,杨攀,曾庆坤,徐普. 2017
[4]黑米联合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研究. 李菲婷,林武贞,马永轩,郝娟,刘志霞,林梦芝,王佳佳,钟立煌,廖娜,刘光,李萍,周鹏飞,张雁,邓媛元. 2024
[5]优质猪苓菌株的初步筛选. 柳玲玲,朱国胜,刘永翔,毛堂芬,刘作易. 2010
[6]苯酚-硫酸法的改进及其在牧草中的应用. 陈玲玲,乌艳红,乌仁图雅,正月,白玉龙,赵建平. 2011
[7]壳聚糖絮凝法澄清复方黄芪水提液的工艺研究. 贺培益,王米,孟新宇,杨锐乐,江善祥,薛飞群. 2010
[8]灵芝多糖含量的苯酚硫酸法检测研究. 张志军,刘建华,李淑芳,杨丽维. 2006
[9]干海参外源性总糖的测定方法. 王联珠,李晓庆,顾晓慧,李烨,朱文嘉,宋春丽,殷邦忠. 2013
[10]苯酚-硫酸法测定硫酸酯化酵母葡聚糖含量. 张健,王成龙,李引乾,丁伯良,秦保亮,王英珍. 2011
[11]葛仙米水溶性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苏攀峰,陈盛,许剑锋,周帅,刘艳芳,赵明,王玉兰,唐庆九. 2019
[12]预胶化淀粉对灵芝多糖测定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的研究. 钱亮亮,庄海宁,周静. 2017
[13]无乳链球菌荚膜多糖的粗提及多糖含量测定条件优化. 张哲,杨峰,李新圃,罗金印,刘龙海,李宏胜. 2017
[14]蛋黄果水溶性多糖含量测定. 朱红英,初众,魏来,宗迎,卢少芳. 2011
[15]北五味子藤茎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刘俊霞,艾军,王英平. 2010
[16]水产制品中总糖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刘芬,王联珠,朱文嘉,郭莹莹,何柳,杨祯祯,文艺晓. 2017
[17]固体制剂中多糖含量测定的样品预处理方法研究. 贾东升,温春秀,赵江丽,谢晓亮,崔施展. 2015
[18]4种灰树花多糖测定方法的比较. 顾华杰,黄金汇,金琎,胡翠英,王桃云,陈家长. 2011
[19]不同灵芝中粗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邢增涛,江汉湖,周昌艳,杨焱,白韵琴. 2001
[20]不同产地黄芪饮片中多糖及甲苷含量比较. 张立军,王国祥.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水解氨基酸-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的酪蛋白磷酸肽特征肽段纯度定值研究
作者:徐琪;李玲;杨梦瑞;周剑;李付凯;李亮
关键词:酪蛋白磷酸肽;特征肽段;水解氨基酸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纯度;定值
-
百合光信号转导调控因子LhSPA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作者:黄丽;杨捷;吕博;宋居荣;陈锋;过聪;杨园园;向发云;许本波
关键词:东方百合;花青苷;光照;SPA1;基因表达
-
浙东白鹅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现状
作者:刘毅;陈淑芳;李玲;王军亮
关键词:浙东白鹅;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
-
镇静剂地西泮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中的研究概况
作者:郑皓洁;李玲;黄珂
关键词:地西泮;水产品;渔业环境;安全风险评估;检测技术
-
线粒体自噬与免疫稳态、肠道健康的互联机制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杨攀;方梦瑶;田志梅;余苗
关键词: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免疫稳态;肠道健康;分子调控
-
感官分析方法在烤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唐艳;谢鹏;刘晓畅;臧明伍;张松山;周玉青;刘磊;辜雪冬
关键词:感官分析;智能感官分析;人工感官分析;烤肉;食用品质
-
抗锈冬小麦品种在甘肃陇南越夏区条锈病防控中的作用
作者:曹世勤;贾秋珍;王万军;张文涛;白斌;李玲;张勃;孙振宇;黄瑾;张耀辉;骆惠生
关键词:条锈病;陇南越夏区;抗病品种;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