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发生的杂草稻对栽培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贵

作者: 李贵;伏进;徐金晶;俞凯;王一专;刘丽萍;李永丰;吴竞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草稻;发生时间;栽培稻;生长发育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1 年 27 卷 06 期

页码: 93-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2010年和2011年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不同时间发生的杂草稻对栽培稻株高、茎高(从植株茎部至完全展开顶叶叶枕的距离)、完全展开顶叶叶面积以及分蘖数的影响。两年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共生10d就会对早期栽培稻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说明杂草稻萌发后较栽培稻生长速度快,能很快占有竞争优势,而且随着杂草稻与栽培稻共生时间的延长,杂草稻对栽培稻的抑制作用逐渐上升,杂草稻与栽培稻共生32 d以上,杂草稻对栽培稻株高的抑制率为5.2%~21.2%,茎高抑制率为6.1%~25.3%,完全展开顶叶叶面积抑制率为7.8%~34.5%,分蘖数抑制率为20.0%~69.2%;且栽培稻的完全展开顶叶叶面积、分蘖发生率受杂草稻的竞争抑制较株高、茎高更明显。因此生产上对杂草稻的防治要在早期进行;在水稻与杂草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栽培稻的顶叶叶面积、分蘖发生率可能具有更明显的指示作用。

分类号: S451

  • 相关文献

[1]不同密度杂草稻胁迫对栽培稻光合作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晓琳,张晓昉,李可,张卓亚,李贵. 2016

[2]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特征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杨庆,马文东,李大林,王继馨,张云江,王翠,宋成艳,王桂玲. 2016

[3]江淮流域杂草稻叶绿体DNA的籼粳分化. 杨杰,王军,曹卿,陈志德,汤陵华,王艳萍,方先文,王才林,仲维功. 2009

[4]宁夏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生物学性状比较. 孙建昌,李亚卉,王兴盛,吴斌,马静. 2015

[5]两种生物型江都杂草稻不同栽播密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 孙兴强,周勇军,陆永良,陈丽娟,余柳青. 2012

[6]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光合特性及灌浆进程的影响. 苏云,许晓明,李贵. 2012

[7]黄腐植酸浸种栽培稻对杂草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英文). 王晓琳,尹书剑,张卓亚,张勇,李贵. 2014

[8]水稻杂种不育的遗传学研究. 万建民,江玲,赵志刚,陈亮明,周世荣,汪勇. 2011

[9]基于SSILP、InDel和SSR标记的杂草稻籼粳分类. 徐群,许红云,魏兴华,汤圣祥,李东宣,陈丽娟. 2012

[10]黄腐植酸浸种对杂草稻胁迫下栽培稻生理功能的调控. 王晓琳,尹书剑,张卓亚,张勇,李贵. 2015

[11]广东雷州杂草稻生物学特性研究. 杨红梅,冯莉,田兴山,陆永良,岳茂峰,杨彩宏,余柳青. 2011

[12]东北地区杂草稻与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及籼粳分化. 刘丹,王嘉宇,马殿荣,孙健,柴永山,孙玉友,魏才强,解忠,李洪亮,张巍巍,程杜娟,孙国宏,陈温福. 2017

[13]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 陆永良. 2009

[14]丙草胺防治直播稻田杂草稻的技术研究. 张彬,张自常,金燕,徐江艳,董立尧. 2015

[15]水直播稻田杂草稻的防治. 余柳青,周勇军,陆永良,张建萍,玄松南,孙兴强,陈丽娟. 2009

[16]水稻亚种间、品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和进化. 许红云,徐群,朱骞,甘树仙,冯德党,张小玲,谢小东,张慧,李娟,谭亚玲,文建成,李东宣,石瑜敏,魏兴华,陈丽娟. 2012

[17]黑龙江省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生物学多样性初步研究. 马文东,刘华招,李修平. 2010

[18]相互竞争对栽培稻和杂草稻形态特性的影响. 杨庆. 2016

[19]基于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的栽培稻抗旱标识品种筛选. 张安宁,王飞名,余新桥,梅捍卫,罗利军. 2008

[20]疣粒野生稻与栽培稻体细胞杂交创造种质的研究简要. 严成其.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