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血红栓孔菌的多糖抗氧化及抗Huh7肝癌细胞的活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鑫

作者: 胡鑫;杨若菊;吴丁兴;朱雪峰;吴小平;傅俊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血红栓孔菌;培养特性;抗氧化;抗癌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793-8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一株野生栓孔菌属的真菌子实体进行分离鉴定,探究其生长特性,并比较菌丝体胞内多糖和发酵液胞外多糖的抗氧化作用、抑癌活性及多糖组分。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经鉴定为血红栓孔菌Trametes sanguinea,菌丝生长最适条件碳源为甘露糖,氮源为酵母浸提物,pH值为6.0,温度为35℃;胞外多糖比胞内多糖更具有化学抗氧化能力,当多糖浓度为5mg/mL时,胞内多糖对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7.54%、97.20%和36.40%,铁离子还原力的FRAP值为1.14mmol/L,而胞外多糖对DPPH、 ABTS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3.88%、 99.36%和40.99%,FRAP值为2.34mmol/L;胞外多糖的抑癌活性强于胞内多糖,在供试浓度下多糖溶液对LO2细胞无毒副作用,但能明显抑制Huh7细胞增殖,胞内和胞外多糖的IC50值分别是4.154和2.894mg/mL;进一步对比分析其单糖的组分和含量,发现除了葡萄糖、盐酸氨基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外,胞外多糖比胞内多糖还多了岩藻糖、葡萄糖醛酸和木糖,胞内多糖中仅有葡萄糖含量高于胞外多糖,这表明胞内多糖与胞外多糖活性可能与其单糖组成和含量有关。这为血红栓孔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分类号: R285

  • 相关文献

[1]橐吾属植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周群,富国文,王绍卿,四郎玉珍,樊月圆. 2019

[2]黄花菜采后加工及药用机理研究进展. 张运晖,赵瑛,欧巧明. 2020

[3]硫辛酸衍生物的制备与活性研究进展. 孙腾,徐刘佳,郑明明. 2020

[4]紫苏叶挥发油保健功效概述. 李珊珊,吴维坚,郑开斌,杨敏. 2018

[5]甘薯去氢表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抗癌功效初探. 陈蓬凤,邹浩峰,黄师荣,蔡芳,隋勇,熊添,施建斌,蔡沙,陈学玲,梅新. 2022

[6]玻璃海鞘营养成分及相关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郑兰红,吕梅,刘均洪,林秀坤. 2016

[7]薏苡仁油主要成分及其功能性研究进展. 沈佳奇,李志,周棱波,汪灿,张国兵,任艳,徐建霞,邵明波. 2020

[8]英红九号红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孙世利,操君喜,赖幸菲,潘顺顺. 2015

[9]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理研究. 王海宏,谢忠枕. 2003

[10]生物活性肽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宁,石爱民,刘红芝,刘丽,胡晖,王强. 2019

[11]海南岛抗癌植物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胡璇,黄梅,王凯,郭建新,谢小丽,庞玉新. 2016

[12]红曲色素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苏东晓,张瑞芬,张名位,李利,陈莎. 2017

[13]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抗癌研究进展. 苏东晓,张爱联,屈直. 2009

[14]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的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江和源,袁新跃,王川丕,Chung S Yang. 2007

[15]基于冬虫夏草制剂的药物设计研究进展. 张栋,史东林,张冠男,谢晓亮,贾东升. 2014

[16]蜂胶抗癌机理探讨. 龙淑珍,刘富海. 1999

[17]柠檬抗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周先艳,朱春华,沈正松,杨雪,龚琪,岳建强. 2014

[18]茶叶抗癌的效果:过去、现在和将来. 陈宗懋. 2009

[19]养殖场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检测报告. 陶永红,杨茂生. 2013

[20]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与致病力分化研究. 杨凤祥,桑茜,马奇祥,李洪连,汪敏.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