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家籼稻种质抗褐飞虱基因Bph40(t)的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晶莹

作者: 李晶莹;李发活;沈娟;黄康顺;黄福钢;郭辉;陈灿;梁树辉;刘芳;邱永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褐飞虱;Bph40;基因定位;等位基因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1097-11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危害中最严重的虫害之一,发掘水稻中抗褐飞虱的新基因并培育抗性品种是现今控制该虫害最有效的举措。广西农家种质——籼稻47-1连续3年的苗期、成株期对褐飞虱都表现一致高抗,遗传稳定性良好,具有明显的趋避性和抗生性,定位其抗性基因并探究其机理,对丰富抗褐飞虱基因的多样性和培育抗性水稻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利用抗褐飞虱材料47-1与感褐飞虱材料9311杂交构建了包含91个单株的F2群体,采用虫体增重法进行褐飞虱抗性表型鉴定。结果显示F2群体抗性单株(虫体增重倍数≤1.1)与感性单株(虫体增重倍数>1.1)的数量比为61∶30,卡方检验(χ~2=3.081<χ0.01,1~2=3.84)表明该性状的分离比符合1对显性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定位在第4染色体标记04M0.453与04M3.688之间的区域内检测到一个褐飞虱抗性位点,与克隆的Bph40定位区间重叠。序列分析表明,47-1中Bph40 (t)基因的CDS与已克隆的Bph40 CDS仅存在3个单碱基突变,共导致2个氨基酸差异,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表明该抗性基因就是Bph40的一个等位基因。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黄得润,龚俊义. 2009

[2]水稻抗稻飞虱基因遗传与定位研究进展. 余娇娇,段灿星,李万昌,朱振东,王晓鸣. 2011

[3]两个水稻抗褐飞虱隐性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侯丽媛,于萍,徐群,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王彩红,万国,彭锁堂,魏兴华. 2010

[4]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的遗传研究进展. 崔莹莹,王晓玲. 2017

[5]水稻不同Wx等位基因对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 滕斌,王力,吴敬德,张琛,张瑛. 2014

[6]水稻Pik位点五个等位基因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杨好,黄衍焱,易春霖,谭楮湉,任文芮,黄富,石军,李小艳,王文明. 2024

[7]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红色种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鉴定两个新的Rc等位基因. 农保选,夏秀忠,张宗琼,曾宇,刘开强,邓国富,李丹婷. 2017

[8]利用单片段代换系研究水稻抽穗期等位基因变异. 高瑞钰,张华,宣宁,柳絮,张浩,张梦琦,姚方印. 2021

[9]水稻矮秆突变体Zj88d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纪现军,叶胜海,周涯,修芬连,邓晓梅,尚海漩,刘继云,陈萍萍,李小华,金庆生,张小明. 2013

[10]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的比较研究. 李树娟,李容柏. 2010

[11]湖南省地方稻种资源多抗性评价. 侯小华,魏子生,周祖铭. 2000

[12]籼稻资源WD15515中抗褐飞虱QTL的定位研究. 石少阶,王卉颖,上官欣欣,刘丙芳,荆胜利,杜波,陈荣智,祝莉莉,何光存. 2016

[13]烯啶虫胺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及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 许小龙,徐广春,徐德进,邢平,顾中言. 2011

[14]氟·异WP对水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朱根华,穆兰芳,朱福官,陆长缨,曹卫菊,丁海红. 2007

[15]烯啶虫胺对水稻褐飞虱田间控制效果. 束兆林,孙庭东,张芳,缪康,赵来成. 2010

[16]南京14号叶鞘内的抗性因子及其对褐飞虱取食和存活的影响. 李国清,王荫长,韩召军,高家骅,顾正远. 1996

[17]水稻与褐飞虱化学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嘉娇,杜波,何光存,李家儒. 2018

[18]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进展. 胡亮,杜波. 2011

[19]水稻品种对稻飞虱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刘光杰,付志红,沈君辉,张亚辉. 2002

[20]水稻品种抗稻飞虱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刘光杰,郑宜才,桂丽琴,沈君辉.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