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Cr(Ⅵ)和Cr(Ⅲ)生态毒性的差异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修乐

作者: 于修乐;马义兵;孙宗全;李合莲;李士伟;韩雪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Cr;价态;归一化;物种敏感性分布;生态毒性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18 年 11 期

页码: 2522-25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土壤铬(Cr)的毒性与其价态密切相关,为了比较不同价态Cr对多种生物指标和生态系统的毒性差异,并为Cr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文献搜集的基于中国土壤的Cr(Ⅵ)和Cr(Ⅲ)生态毒理学数据,分别建立了Cr(Ⅵ)和Cr(Ⅲ)对各生物指标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和10%有效浓度(EC_(10))与土壤性质关系的预测模型,在模型种间外推和归一化处理后,利用BurrⅢ构建了中性土壤情景下Cr(Ⅵ)和Cr(Ⅲ)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曲线,并根据潜在影响比例(PAF)的公式反推出在不同PAF下Cr(Ⅵ)与Cr(Ⅲ)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毒性差异。结果表明:小白菜根伸长和土壤脱氢酶活性分别是对土壤Cr(Ⅵ)和Cr(Ⅲ)污染最敏感的生物指标;在物种水平上,两种价态Cr的毒性差异因生物指标的变化而不同;在生态系统水平上,两种价态Cr的毒性差异随PAF而发生变化,在较大的PAF范围内(基于EC_(50)和EC_(10)数据的PAF分别在84.4%和87.3%以下)和通常的保护水平(PAF为5%)下,Cr(Ⅵ)的生态毒性显著高于Cr(Ⅲ)。本研究表明Cr(Ⅵ)和Cr(Ⅲ)的生态毒性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Cr的价态组成从生态系统毒性水平上进行研究,能够综合反映土壤Cr污染的生态风险并为土壤修复管理等提供参考。

分类号: X171.5

  • 相关文献

[1]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在土壤中铜生态阈值建立中的应用研究. 王小庆,韦东普,黄占斌,马义兵. 2013

[2]物种敏感性分布在土壤中镍生态阈值建立中的应用研究. 王小庆,韦东普,黄占斌,马义兵. 2012

[3]不同价态铬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效应模拟研究. 和文祥,王娟,高亚军,田海霞,曹卫东. 2010

[4]土壤中砷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现状与趋势. 胡留杰,白玲玉,李莲芳,曾希柏. 2008

[5]反射地震层析成像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王明,张建中,邓杨,孙运宝,赵铁虎. 2017

[6]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陈丽娜,司海平,方沩,曹永生. 2016

[7]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SSD)的耐盐与Pb低吸收小麦筛选研究及应用. 孟楠,王萌,雷小琴,陈莉,郑涵,陈世宝. 2019

[8]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预测芘对白菜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 杨肖松,刘月仙,解小凡,张萌,王伟. 2018

[9]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Burr-Ⅲ)模型预测Cd对水稻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_5. 孙聪,陈世宝,马义兵,刘继芳. 2013

[10]基于典型污灌区土壤筛选耐盐、Cd低吸收小麦品种. 孟楠,安平,王萌,陈莉,郑涵,陈世宝. 2018

[11]中国农业土壤中铜生态阈值的建立. 王小庆,马义兵. 2012

[12]不同烟草对Cd吸收的敏感性分布及烟草中Cd的结合形态. 雷丽萍,刘彬,陈世宝,李宁,郑涵. 2015

[13]基于植物根伸长终点测试四环素对植物的毒性阈值及其敏感性分布(SSD). 张乙涵,伍钧,陈莉,贾春虹,李文华. 2014

[14]纳米农药的环境安全性浅析. 陈朗,姜辉,周艳明,周欣欣,黄健. 2018

[15]转cry1Ab和epsps基因玉米C0030.3.5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生态毒性研究. 张莉,韩娟,刘标. 2018

[16]50种常用香料对铜绿微囊藻的生态毒性效应. 张薛薇,开振鹏,宋卫国,陈珊珊. 2021

[17]头孢菌素C对蔬菜种子萌发的毒理效应. 周睫雅,任爱玲,刘宏博,吴昊,马双,崔思嘉,王旭明,田书磊. 2020

[18]菌渣中青霉素对蔬菜种子萌发的生态毒性效应. 马双,许继飞,刘宏博,吴昊,崔思嘉,周睫雅,王旭明,田书磊. 2020

[19]二氯喹啉酸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孙扬,徐会娟,李晓晶,李永涛,赵丽霞. 2017

[20]双酰胺类杀虫剂环境风险问题浅析. 袁善奎,姜辉,周艳明,周欣欣,王胜翔,赵秀振.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