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果间作下洞庭碧螺春茶叶中矿质元素与茶多酚等有效成分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顾俊荣

作者: 顾俊荣;张丽;刘腾飞;杨代凤;邓金花;陆皓茜;钱辉;董明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果间作;碧螺春茶叶;矿质营养元素;茶多酚;生物碱;儿茶素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12 期

页码: 325-3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为研究不同茶果间作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不同茶果间作茶园茶叶为材料,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茶叶中矿质营养元素和茶多酚等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发现,茶果间作促进茶叶中铁(Fe)、铜(Cu)、镁(Mg)、锌(Zn)、钾(K)、纳(Na)等矿质元素的累积,降低了茶鲜叶可可碱和咖啡碱含量,提高了茶碱和没食子酸的含量;茶叶中非酯型儿茶素(EC、EGC)含量增加,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降低。各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差异性在不同茶果间作类型间有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变异系数。

分类号: S571.1`S66

  • 相关文献

[1]茶叶活性成分的化学和药理作用. 林智,吕海鹏,张盛. 2018

[2]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王丽丽,宋振硕,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5

[3]茶多酚与甲醛的反应特性研究. 励建荣,俞其林,胡子豪,朱军莉,贾佳. 2008

[4]早春不同时间茶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席亚楠,罗雨,王家伦,周顺珍,徐俊昌,郑文佳,张小琴. 2022

[5]英红1号、英红9号和祁门茶树芽叶中嘌呤生物碱和茶多酚的HPLC-DAD-MS/MS分析. 卢嘉丽,王冬梅,苗爱清,杨得坡,陈建萍. 2009

[6]茶叶抗癌研究二十年. 陈宗懋. 2009

[7]骏眉工艺红茶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伟伟,乐婷,杨刘艳,王蔚,江和源. 2022

[8]市售冷泡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冷泡浸出规律研究. 彭群华,施江,余意,蔺志远,彭佳堃,张永成,林智. 2023

[9]镁对云南大叶种绿茶品质的影响. 李金龙,曾婕,汪云刚,刘本英,尚卫琼,陈春林. 2019

[10]白叶单从不同类型发酵茶中多酚类含量比较研究. 苗爱清,王冬梅,庞式,卢嘉丽,赵超艺,凌彩金. 2007

[11]加工工艺对绿茶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 崔宏春,余继忠,张建勇,郑旭霞,郭明敏,敖存,毛宇骁. 2014

[12]木质纤维素吸附分离法纯化茶多酚研究. 王秀萍,朱海燕,谢苏平. 2015

[13]绿茶及其副产物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俊营,邱勤勤,詹凯,邵千策,刘伟,方翔,李岩,马瑞钰,万意. 2024

[14]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丽丽,陈键,宋振硕,杨军国,陈林. 2013

[15]茶多酚片主要功效成分加速稳定性试验研究. 张建勇,江用文,江和源,王伟伟,龙丹,薛金金. 2013

[16]氧气对茶多酚化学氧化合成茶黄素的影响.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江用文. 2011

[17]湖南茶叶中儿茶素含量水平评价. 黄怀生,周文,张亚莲,刘红艳. 2006

[18]树脂法绿色制备茶多酚研究. 张建勇,江用文,江和源,王岩,王伟伟,龙丹. 2012

[19]抹茶滋味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杨婷,刘忠英,戴宇樵,方仕茂,李琴,张拓,冉乾松,潘科. 2023

[20]蓝莓叶片儿茶素类茶多酚含量分析. 王连润,刘家迅,梁明泰,高正清,陶磅,万红,潘丽云.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