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豆雄性核不育基因ms1创制春大豆新种质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姬月梅

作者: 姬月梅;罗瑞萍;连金番;赵志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雄性核不育;育种;轮回选择;春大豆;基础群体

期刊名称: 大豆科技

ISSN: 1674-3547

年卷期: 2022 年 001 期

页码: 9-13

摘要: 为探讨创制大豆新种质的方法,利用引进大豆雄性核不育ms1群体材料,通过轮回选择育种技术构建宁夏春大豆种质基因库基础群体,并根据宁夏春大豆的育种目标选择生育日期在135~140 d,株高90~110 cm,直立、抗倒伏、抗病、适应性强、籽粒外观商品性好、品质优良、目标产量300 kg/667m2以上的中晚熟春大豆新种质,经过不断地选择和杂交、重组,使群体中目标性状有利基因的频率持续提高,在群体改良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不断向群体输入新种质;另一方面,在每一轮群体中均可以根据目标性状选择所需优良单株。对选择的优良单株进行田间综合鉴定,表现突出的优良品系可以进入产量试验,最后形成一批高产品系,2018年至今累计选择优良单株1 588份,累计开展产量鉴定154份,累计参加产量比较试验42份。课题组将该群体利用在宁夏大豆育种中经多年轮回选择,运用发明ms1群体育种的方法创制出11份春大豆中晚熟高产优异新种质,其中选育出了13LD222和12LD89新种质(高产品系),13LD222参加2018—2019年宁夏春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4 455.60 kg/hm2,较对照增产9.90%,产量位居试验第一,2019年品质分析籽粒粗蛋白含量39.23%,粗脂肪含量21.12%;宁黄LD8、宁黑1号等6份品种(系)正在参加宁夏区域试验,宁黄LD8粗脂肪含量达到24.07%;17LD46等4份品种(系)准备提升参加下一年的宁夏区试。该试验初步解决了常规育种带来的难题,对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对大豆种质基因库基础群体构建与轮回选择育种的几点认识. 赵志刚,罗瑞萍. 2018

[2]试议作物环境敏感雄性核不育系选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薛光行. 1995

[3]提高水稻杂种优势水平的可能途径. . 2000

[4]黑龙江省玉米育种问题探讨. 靳晓春,牛忠林,吴丽丽,李如来,蒋佰福. 2023

[5]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从事轮回选择的研究. 仇松瑛,许钢坦. 1994

[6]矮败小麦研究进展及其在安徽的应用. 黄晓荣,甘斌杰,夏孝群. 2012

[7]利用轮回选择法创造粳稻三系恢复系的研究. 全东兴,陈温福,周广春. 2007

[8]小麦冬春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孙苏阳,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刘友华,纪凤高. 2013

[9]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湘春豆19号的选育. 赵政文,李小红. 2001

[10]夏大豆种质在春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胡喜平. 2003

[11]外引大豆品种在南方春大豆育种中的作用. 沈克琴,顾和平,宣亚南,范海若,孙水金,荆玉英. 1993

[12]斑点叉尾鮰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栾生,边文冀,邓伟,胡红浪,孔杰,秦钦,陈校辉,钟立强,黄太寿. 2012

[13]对玉米早代系选育几个性状的探讨. 王树春,檀国庆,刘兴二,金明华. 1993

[14]斑点叉尾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栾生,边文冀,邓伟,胡红浪,孔杰. 2012

[15]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杂交玉米育种技术. 番兴明,陈洪梅. 1999

[16]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分析及自交系基础群体筛选. 戚存扣,陈玉卿,张洁夫,高冠军,博寿仲,惠飞虎. 1997

[17]合浦珠母贝选育基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王婧璇,范嗣刚,黄桂菊,刘宝锁,张东玲,郭奕惠,喻达辉. 2014

[18]太谷核不育小麦应用研究——两种轮回选择方案对小麦群体改良的效应. 王振富,双志福,张瑞仙. 1991

[19]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在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抗性基础群体遗传评估中的应用. 刘绵宇,李旭鹏,孔杰,孟宪红,陈美佳,罗坤,隋娟,代平,张雅文,强光峰,谭建,陈宝龙,曹家旺,李波波,赖晓芳,栾生. 2023

[20]甜菜雄性核不育基因的SRAP标记. 伊六喜,斯钦巴特尔,孟显光,赵瑞哗,张惠忠,田自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