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水牛乳掺水定量鉴别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丽
作者: 黄丽;李玲;冯玲;曾庆坤;林波;唐艳;农皓如;杨攀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牛乳;掺水;理化指标;多元统计方法;定量鉴别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5 年 36 卷 12 期
页码: 205-2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掺水体积比例的水牛乳掺伪样的7个主要品质指标,并基于这些指标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对不同掺水量的水牛乳进行定量鉴别,旨在寻求一种能有效监控水牛乳掺水的快速定量鉴别方法。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掺伪样的7个重要理化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牛乳掺水的最低检出限为7%。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到85.464%,已包含样本的大部分信息,主成分1得分与掺水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建立了4个定量模型方程,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5、0.982、0.986、0.989,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23%、-2.40%、0.23%、1.28%,可实现水牛乳掺水的定量鉴别。
分类号: TS252.7
- 相关文献
[1]基于化学计量方法实现水牛乳中掺水和尿素鉴伪研究. 黄丽,林波,李玲,曾庆坤,唐艳,杨攀,冯玲,农皓如. 2015
[2]基于主成分指标变化分析水牛乳中掺入普通牛乳的研究. 黄子珍,黄丽,杨攀,曾庆坤,李玲. 2021
[3]北京陶然亭湖水质的时空变化. 曲疆奇,张清靖,刘盼,贾成霞,朱华,李文通. 2013
[4]牛乳掺假物质及其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孙鹏,王俊,王加启. 2009
[5]民国时期棉产改进刊物一览. 宋晓轩. 2009
[6]30-40年代我国棉产改进工作——棉花掺水掺杂取缔机构及事业简介. . 2006
[7]水牛乳αs1酪蛋白多态性对类蒙特利杰克半硬质干酪品质的影响. 李玲,唐艳,黄丽,农皓如,曾庆坤,任大喜,杨攀,冯玲. 2016
[8]水牛乳营养特性与产业发展状况. 杨攀,黄丽,黄子珍,王海军. 2020
[9]水牛乳再制干酪的工艺研究. 冯玲,李玲,农皓如,黄丽,唐艳,杨攀,曾庆坤. 2020
[10]黄秋葵水牛乳酸奶加工工艺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 谢芳,杨承剑,曾庆坤,唐艳. 2018
[11]水牛乳果味奶昔的工艺研究. 农皓如,唐艳,李玲,曾庆坤,黄丽,杨攀,冯玲. 2020
[12]搅拌型铁皮石斛水牛酸奶的研制. 唐艳,农皓如,李玲,黄丽,杨攀,曾庆坤,冯玲. 2020
[13]低酸度酒精阳性水牛乳对酸奶品质影响的研究. 唐艳,李玲,曾庆坤,农皓如,林波. 2013
[14]水牛乳稀奶油及其酶解产物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冯玲,农皓如,黄丽,杨攀,曾庆坤,李玲. 2018
[15]酒精阳性水牛乳乳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林波,李玲,唐艳,农皓如,曾庆坤. 2014
[16]水牛乳中4种常见假单胞菌PCR检测方法研究. 韦盘秋,李玲,黄丽,曾庆坤,黄加祥. 2022
[17]一种水牛乳硬质干酪的工艺研究. 李玲,曾庆坤,唐艳,农皓如,诸葛莹. 2011
[18]水牛乳辣味适度成熟干酪的研制. 曾庆坤,李玲,唐艳,农皓如,林波. 2015
[19]水牛乳抗氧化活性肽制备中蛋白酶的选择. 李玲,曾庆坤,农皓如,唐艳,林波. 2013
[20]直接酶解技术制备水牛乳抗氧化肽基料. 李玲,唐艳,黄丽,杨攀,农皓如,冯玲,曾庆坤.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水解氨基酸-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的酪蛋白磷酸肽特征肽段纯度定值研究
作者:徐琪;李玲;杨梦瑞;周剑;李付凯;李亮
关键词:酪蛋白磷酸肽;特征肽段;水解氨基酸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纯度;定值
-
百合光信号转导调控因子LhSPA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作者:黄丽;杨捷;吕博;宋居荣;陈锋;过聪;杨园园;向发云;许本波
关键词:东方百合;花青苷;光照;SPA1;基因表达
-
浙东白鹅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现状
作者:刘毅;陈淑芳;李玲;王军亮
关键词:浙东白鹅;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
-
镇静剂地西泮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中的研究概况
作者:郑皓洁;李玲;黄珂
关键词:地西泮;水产品;渔业环境;安全风险评估;检测技术
-
线粒体自噬与免疫稳态、肠道健康的互联机制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杨攀;方梦瑶;田志梅;余苗
关键词: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免疫稳态;肠道健康;分子调控
-
感官分析方法在烤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唐艳;谢鹏;刘晓畅;臧明伍;张松山;周玉青;刘磊;辜雪冬
关键词:感官分析;智能感官分析;人工感官分析;烤肉;食用品质
-
抗锈冬小麦品种在甘肃陇南越夏区条锈病防控中的作用
作者:曹世勤;贾秋珍;王万军;张文涛;白斌;李玲;张勃;孙振宇;黄瑾;张耀辉;骆惠生
关键词:条锈病;陇南越夏区;抗病品种;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