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耐虫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建明

作者: 陈建明;俞晓平;程家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品种;褐飞虱;耐虫特性;种群参数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9 年 35 卷 05 期

页码: 795-8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褐飞虱是中国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以褐飞虱的耐虫性指数和抗生性指数以及F1代种群繁殖率评价10个水稻品种耐虫特性。结果显示,在水稻三叶期接入8头褐飞虱低龄(1~2龄)若虫为害时,品种间的耐虫性差异明显,汕优63、秀水11、培矮64S/32E、Triveni、UtriRajapan、嘉育948、ASD7等品种的耐虫指数大于抗生性指数,尤其是汕优63品种;而IR64、RathuHeenati品种的耐虫指数明显小于抗生性指数。若用高龄(3~4龄)若虫为害,多数品种的耐虫指数上升。同一品种,成株期的耐虫指数高于苗期。试验进一步表明,当TN1、秀水11稻株枯死时,汕优63、培矮64S/E32、嘉育948、Triveni、UtriRajapan中等受害,ASD7和IR64轻度受害,RathuHeenati无受害症状。从褐飞虱F1代数量来看,汕优63、培矮64S/E32与秀水11、TN1无显著差异,且均高于其他品种;嘉育948、Triveni、UtriRajapan显著高于ASD7,后者又极显著高于IR64和RathuHeenati。这些结果表明,汕优63、秀水11、TN1属感虫品种,无耐虫性和抗生性,培矮64S/E32、Triveni、UtriRajapan属强耐虫性品种,IR64、RathuHeenati属强抗生性品种,ASD7、嘉育948属耐虫性较强、抗生性较弱的品种。说明利用本文的评价方法基本上可以确定水稻品种的耐虫特性,这对耐虫品种的选育以及对褐飞虱可持续治理和保持品种抗性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类号: S435.122

  • 相关文献

[1]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持续抗性的筛选技术. 陶林勇. 1995

[2]褐飞虱胁迫对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苏婷,徐红星,韩海亮,杨亚军,王桂跃,郑许松,吕仲贤. 2014

[3]环境因子变化对褐飞虱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 郭燕,巨青松,姚洪渭,蒋明星,叶恭银,程家安. 2013

[4]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抗性的田间表现. 盛仙俏,张发成,徐红星,郑许松,陈桂华,吕仲贤. 2010

[5]水稻品种(组合)抗褐飞虱鉴定技术规程. 邱良妙,陈爱华,刘其全,施龙清,占志雄. 2020

[6]若干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监测. 陶林勇,巫国瑞,俞晓平. 1992

[7]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 朱欢欢,陈洋,万品俊,王渭霞,赖凤香,傅强. 2017

[8]水稻与褐飞虱互作过程中虫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个体大小及数量变化. 陈法军,张珏锋,陈建明,郑许松,陈列忠,俞晓平. 2006

[9]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王健,赖凤香,钟雪莲,傅强,彭云良. 2016

[10]江西省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评价. 刘琤琤,熊志强,李湘民,魏洪义. 2020

[11]温度对水稻抗褐飞虱特性的影响. 王保菊,徐红星,郑许松,傅强,吕仲贤. 2010

[12]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田间抗性及其生态学机制. 陈桂华,张发成,盛仙俏,郑许松,徐红星,吕仲贤. 2011

[13]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的综合评价. 唐健,胡国文,马巨法,潘群威. 1991

[14]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抗性的筛选及评价. 陈建明,俞晓平,程家安,吕仲贤,郑许松,徐红星. 2005

[15]室内不接触农药的褐飞虱种群对农药的敏感性和对水稻品种的适应性. 董必琴,杨亚军,徐红星,郑许松,K L HEONG,吕仲贤. 2013

[16]国际水稻研究所抗褐稻虱品种资源的抗性鉴定与抗性株系筛选. 张扬,肖汉祥,李燕芳,张振飞,廖永林. 2011

[17]水稻品种'桂育11号'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黄所生,覃丽莎,吴碧球,刘广林,李成,陈传华,凌炎,黄芊,罗群昌,黄凤宽,龙丽萍. 2021

[18]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稳定性. 黄凤宽,黄所生,龙丽萍,韦素美. 2009

[19]抗褐飞虱生物型Ⅱ水稻品种抗性稳定性研究. 罗善昱,韦素美,黄所生,李青. 2003

[20]抗褐飞虱生物型Ⅱ水稻品种的田间抗性评价. 黄凤宽,黄所生,吴碧球,韦素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