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种禾本科饲用植物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阎贵兴

作者: 阎贵兴;张素贞;云锦凤;富象乾;王六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染色体组;禾本科

期刊名称: 中国草地

ISSN: 1673-5021

年卷期: 1991 年 05 期

页码: 1-13

摘要: 本文报道了国产禾本科7属33种饲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核型、染色体组结构和种群间的关系及其演化趋向,其中21种在国内为首次报道。供试植物中,有冰草属5种,披碱草属8种,鹅观草属10种,赖草属2种,旱麦草属2种,雀麦属5种,大麦属1种。研究结果表明,33种禾本科植物的染色体基数均为7,都由m和sm染色体组成(东方旱麦草例外),多数种类核型对称程度较高,每种有1~3对随体染色体。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 王黎明,林小虎,赵逢涛,王洪刚. 2005

[2]花生属野生植物资料.II.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周蓉,陈小媚,段乃雄. 1996

[3](普通小麦×山羊草)F_1用普通小麦回交的初步研究. 樊路,韩敬花,潘淑婷,叶兴国. 1993

[4]蚕桑学的开拓创新——《桑树基因组》评述. 黄君霆. 2016

[5]破碎处理法提高小麦组织培养再生效率的研究. 殷桂香,石珍源,别晓敏,陶丽莉,孙伟珊,杜丽璞,徐惠君,叶兴国. 2009

[6]小麦与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Ⅱ.来自小麦和彭梯卡(长穗)偃麦草及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11个八倍体小偃麦的比较研究. 张学勇,董玉琛. 1994

[7]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7)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其在品…. 张延滨,白瑞珍. 1996

[8]SSR标记分析小麦品种Flinor和铭贤169的遗传差异. 冯晶,蔺瑞明,章振羽,曹远银,徐世昌. 2009

[9]phl6基因诱导小麦ABD染色体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研究. 樊路,吴风彩,韩敬花,叶兴国,曹文广,潘淑婷,邓景扬. 1992

[10]10种披碱草属植物的RAPD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周永红,郑有良,杨俊良,颜济,贾继增. 1999

[11]小麦和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Ⅰ.彭梯卡偃麦草及其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杂种F_1的染色体配对. 张学勇,董玉琛,栗站稳. 1993

[12]鹅观草与披碱草属间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 原红军,周永红,焦国成. 2010

[13]基于FISH和GISH技术的芝麻栽培种和野生种染色体组特征比较分析. 马琴,赵瑞红,琚铭,陈成彬,段迎辉,杨伟飞,苗红梅,张海洋. 2024

[14]中国沙棘雌雄株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王彬,朱春云,王志涛,辛永清. 2010

[15]中国沙棘染色体核型及进化研究. 王彬. 2011

[16]大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 辛培尧,杨明,尚勋武,郭鸿彦,何承忠,萧凤回. 2008

[17]小叶黑柴胡与窄竹叶柴胡染色体核型比较分析. 彭云霞,张东佳,王国祥,魏莉霞. 2020

[18]两种方法分析大鳞鲃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 耿龙武,姜海峰,徐伟. 2018

[19]绿鳍马面鲀外部形态特征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李凤辉,刘琨,王鹏飞,边力,陈四清,常青,葛建龙,周丽青. 2019

[20]3种鲤鲫杂交回交后代染色体核型分析. 闫学春,栾培贤,梁利群.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