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金雄

作者: 沈金雄;傅廷栋;杨光圣;马朝芝;涂金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优势;产量性状;遗传改良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05 年 27 卷 01 期

页码: 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不同来源的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与22个父本品种的遗传距离及它们以NCII法配制的66个杂交组合的产量、物候期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3个自交不亲和系与父本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它们与国外品种间的杂种F1 产量性状平均优势均较强。杂种生育期及初花至成熟期日数均介于双亲之间,但前者偏向晚熟亲本,而后者却偏向早熟亲本。与其它产量构成因子相比,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不仅对单株产量贡献率最大,且对单株产量杂种优势贡献率亦最高。在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中,特别是在杂种优势利用中,首选目标性状应为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在保证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前提下,提高角粒数、千粒重亦是一条有效途径。

分类号: S565.403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杂种优势的改良研究——待改良组合的主位点组分析及供体亲本选择. 戚存扣,盖钧镒,浦惠明,张洁夫,陈新军,高建芹,伍贻美,傅寿仲. 2001

[2]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籽粒产量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戚存扣,浦惠明,张洁夫,傅寿仲,陈新军,高建芹. 2003

[3]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及其杂交制种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张瑞茂,侯国佐,唐胜利. 1993

[4]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 2002

[5]1991年以来四川盆地杂种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刘仲齐,饶世达,余东梅. 2002

[6]1978-2007年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成效研究Ⅰ.产量性状的改良. 唐中杰,李武,谢德意. 2010

[7]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及育种潜势分析. 郭向阳,王安贵,吴迅,祝云芳,刘鹏飞,李秀诗,陈泽辉. 2019

[8]鲤鲫移核鱼与散鳞镜鲤杂交优势及遗传性状的研究. 潘光碧,唐刚胜,杜森英,李祖华,张峰,邹桂伟,郑卫东. 1989

[9]河南省油菜遗传改良进展与生产效果(英文). 朱家成,张书芬,张书法,王建平,文雁成,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2017

[10]甘蓝型油菜无微量花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油66A的选育. 席代汶,宁祖良,官春云. 2006

[11]2017-2021年间中国登记油菜品种的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曹小东,陆晏天,郑国强,同晓丽,高静茹,赵佳男,尚丽平,李保军,王灏,任军荣. 2023

[12]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谭酬志,邹小云,熊春梅,章彪雄,黄天宝. 2008

[13]朝天椒杂交组合F_1代的杂种优势及其性状表现初探. 詹永发,姜虹,韩世玉,杨红,涂祥敏,赖卫,刘崇政,余文中. 2009

[14]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及F_2代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桑伟,田笑明,魏亦农,韩新年,穆培源,邹波,聂迎彬. 2005

[15]冬小麦F_2代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 桑伟,田笑明,魏亦农,韩新年,穆培源,邹波,聂迎彬. 2006

[16]特早熟杂交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分析. 孙长君,吴琼,吴晓东,李书涛. 2010

[17]棉花核不育系GA18产量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张超,黄文娟,牟方生,杨泽湖,戢沛城,龚一耘,马炳田,毛正轩. 2010

[18]9个抗虫棉品系的杂种优势及其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张安红,王志安,肖娟丽,罗晓丽. 2015

[19]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QTL定位. 陈深广,沈希宏,曹立勇,占小登,冯跃,吴伟明,程式华. 2010

[20]高赖氨酸玉米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 汪黎明,石德权,白丽.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