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施氮肥和增氧灌溉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露

作者: 张露;陈书融;吴龙龙;黄晶;田仓;张均华;曹小闯;朱春权;孔亚丽;金千瑜;朱练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灌溉;肥;酶;水稻;减施氮肥;增氧;氮素吸收利用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09 期

页码: 81-9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该研究旨在分析减施氮肥和增氧灌溉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2020年以中旱221(旱稻)、中浙优8号(水稻)和IR45765-3B(深水稻)共3个品种为材料,设常规淹水灌溉(Conventional Flood Irrigation,WL)、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Micro-nano Bubble Water Oxygenation Irrigation,MBWI)2个灌溉模式和常规施氮(195.0 kg/hm2)、减施氮肥(157.5 kg/hm2)2个氮水平,研究了减施氮肥和增氧灌溉对水稻关键生育时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植株含氮量、氮素积累量以及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施氮肥降低了氮代谢酶活性,而增氧灌溉有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增氧灌溉和氮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水稻氮素积累,增氧灌溉下减施氮肥处理比淹水灌溉常规施氮量的当季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5.6%、36.2%、21.5%(P<0.05).增氧灌溉和增施氮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中旱221增氧灌溉下减施氮肥比淹水灌溉常规施氮量处理增产3.5%(P<0.05),而中浙优8号和IR45765-3B增氧灌溉下减施氮肥与淹水灌溉常规施氮量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氮代谢酶活性与同时期叶片含氮量及氮素积累量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见,增氧灌溉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从而显著提高水稻氮素积累量、产量和当季氮肥利用效率,水稻氮肥减施条件下采用增氧灌溉有助于水稻维持较高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以用于预测水稻各时期氮素积累量.研究结果可为水稻氮肥减施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根区孔下滴灌施肥对新疆红枣产量品质和氮磷钾利用影响. 张计峰,耿庆龙,梁智,曹文超,陈清. 2019

[2]灌浆成熟期水分对香稻香气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田卡,唐湘如,段美洋,钟克友,黎国喜,田华. 2010

[3]增氧对水稻根系生长与氮代谢的影响. 徐春梅,王丹英,陈松,陈丽萍,章秀福. 2012

[4]增氧对不同秸秆还田稻田田面水养分动态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胡锦辉,薛利红,钱聪,薛利祥,曹帅. 2023

[5]干湿交替灌溉和施氮量对粳稻光合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付景,马梦娟,张骐飞,段居琦,王越涛,王付华,王生轩,白涛,尹海庆,王亚. 2024

[6]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水杨酸的调节效应. 金丹丹,陈玥,战莘晔,高云,邢月华,宫亮,孙文涛. 2021

[7]缓控释肥配施速效氮对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胡中泽,杨大柳,衣政伟,王安,杨亚云,陈春英,王显. 2024

[8]减氮增密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焦峰,张宇涵,董文军,唐傲,刘猷红,孟英,王硕. 2024

[9]稻米淀粉的生物合成与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 陈峰,张正球,张士永,张洪瑞,杨连群,严长杰. 2008

[10]土壤增氧方式对其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胡继杰,朱练峰,胡志华,钟楚,林育炯,张均华,曹小闯,Allen Bohr James,禹盛苗. 2017

[11]夏闲期降水对黄土旱塬冬小麦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全九,柴晶,王翔翔. 2015

[12]秋覆膜对辽西春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张哲,张旭,冯良山,张燕卿,刘恩科,孙占祥. 2020

[13]沼液化肥配施对芦笋地土壤肥力及芦笋品质的影响. 柴彦君,张睿,江建锋,姚光伟,范志斌,李艳,李子川,张进,孟俊. 2023

[14]果园"自动恒压肥、水、药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研发与技术应用. 周心智,唐俊,张云贵. 2018

[15]水分胁迫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 邱福林,张伟平. 2000

[16]新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灌溉对地下水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肖辉,郭良进,高贤彪. 2008

[17]水稻节水栽培. 占新春,张培江,吕凯. 2005

[18]稻田干湿交替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与调控研究进展. 钟楚,曹小闯,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金千瑜. 2016

[19]水稻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研究. 隋朋举,侯立刚,赵国臣,丁华旭. 2008

[20]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对稻田磷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田仓,虞轶俊,吴龙龙,张露,黄晶,朱练峰,张均华,朱春权,孔亚丽,武美燕,曹小闯,金千瑜.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