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诱导培养基和籼粳成分对水稻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丹
作者: 胡君;甘玉姿;吴俊;邓启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花药培养;籼粳成分;诱导培养基;花药培养效果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16 年 31 卷 03 期
页码: 71-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5份不同籼粳成分的水稻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基本培养基(改良M8,SK3,合5,NB)、碳源(蔗糖和麦芽糖)、激素(单一激素、复合激素)为变量,设计16种诱导培养基进行花药培养,探讨水稻适宜的花培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花药培养力差异显著,零轮、蜀恢527花药培养力显著高于9311/广粳1号∥9311、9311/广粳1号∥蜀恢527、9311/零轮;籼型基因频率与绿苗率呈显著负相关(-0.89*);基本培养基GM_8和合5花培效果较好,NB培养基不适合供试材料的花药培养;以蔗糖为碳源,添加复合激素的处理花培效果较好。改良的M_8+50 g/L蔗糖+2 mg/L 2,4-D+1 mg/L NAA+1 mg/L KT是适宜水稻花药培养的诱导培养基。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枸杞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 段丽君,周军,曹有龙. 2008
[2]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的花药培养. 陈彩虹. 2002
[3]百合药药愈伤组织诱导中的基因型差异. 褚云霞,黄燕文. 2002
[4]不同培养基对水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 查中萍,郭英,殷得所,胡建林,郑兴飞,董华林,刘艳芳,王红波,薛莲,徐得泽. 2022
[5]培养基及高温暗培养时间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吕学莲,白海波,董建力,蔡正云,何海洋,李树华. 2015
[6]甬优系列杂交稻组合开花期耐冷性评价. 曾研华,张玉屏,王亚梁,向镜,陈惠哲,朱德峰. 2015
[7]籼粳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形成的播期效应. 曾研华,张玉屏,王亚梁,向镜,陈惠哲,朱德峰. 2014
[8]籼粳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形成的播期效应. 曾研华,张玉屏,王亚梁,向镜,陈惠哲,朱德峰. 2015
[9]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及其育种应用的研究进展. 姚栋萍,李莺歌,吴俊,伍富根,邓启云. 2015
[10]花药培养在中美水稻杂交新品系选育中的应用. 余波,李闯,曾生元,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周义文,姚维成,孙立亭,杜灿灿,龚红兵. 2017
[11]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花药培养条件的研究. 邓晓湘,符习勤. 2000
[12]花药培养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迟铭,方兆伟,李健,樊继伟,秦德荣,徐大勇. 2011
[13]水稻花药培养研究综述. . 1992
[14]花药培养在粳型不育系快速选育上的应用. 余波,林添资,景德道,龚红兵,钱华飞,李闯,周义文,曾生元,于苗苗,盛生兰. 2013
[1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Xa23、Stvb-i、Pi-13种抗病基因的研究. 孙海波,邹美智,任洪岩,王景余,闫双勇,李艳萍,冯瑞光. 2015
[16]水稻花药培养辐照处理诱发突变育种研究(英文). 陈秋方,王彩莲,吕忆梅,慎玫. 1996
[17]水稻花药培养与花培育种研究. 李艳萍. 2003
[18]利用花药培养创新水稻抗旱种质资源研究. 孙海波,李艳萍,邹美智,梁永书,王景余. 2008
[19]花药培养快速培育聚合抗3种水稻病害基因的新种质研究. 孙海波,邹美智,任洪岩,王景余,闫双勇,李艳萍,冯瑞光. 2015
[20]水稻花培技术的改进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综述). 孙宗修,冯锋.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四川报春花科2新记录种-散花报春和天竺葵报春
作者:喻丁香;罗垚;蒋洪;胡君
关键词:散花报春;天竺葵报春;报春花属;四川省
-
水稻窄叶突变体nrl2新等位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作者:姚栋萍;盛文涛;吴俊;柏斌;肖贵;傅爱斌
关键词:水稻;窄叶;突变体;基因克隆;基因功能分析
-
玉米籽粒直收籽粒特征与杂质分类识别方法
作者:吴昆;张敏;王刚;吴俊;陈旭
关键词:玉米籽粒;特征提取;神经网络;特征阈值
-
稻瘟病抗性分子机制及抗病育种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王如意;刘杰;冯琴;张熠玚;肖宁;吴俊;郑文静;李爱宏;宁约瑟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抗病基因;感病基因;育种策略
-
德宏州热区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考
作者:左艳秀;张惠云;姚黎;吴俊;赖新朴;高贤玉;宋云连;王跃全;郑健;钱均祥
关键词:热区农业;产业调查;发展建议;德宏州
-
农业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作者:吴俊
关键词:
-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不同地区乌鳢和白化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张露;樊威;苏建;焦晓磊;周剑;黄志鹏;赵瀚;赵仲孟;段元亮;李强;杜军;卓婷;苏全森;吴俊;罗煜
关键词:乌鳢;白化乌鳢;微卫星;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