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系)感染SMV后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栾晓燕

作者: 栾晓燕;陈怡;杜维广;张桂茹;满为群;谷秀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SMV;碳氮代谢;生化症状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00 年 19 卷 04 期

页码: 356-3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豆品种感染SMV后,感病植株各生育阶段(R1、R3、R5)单株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低于健株,叶片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表明:SMV的侵染抑制了大豆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而促进了氨化物的代谢合成各种氨基酸,以利于 SMV的复制与增殖。天门冬氨酸(ASP)、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组氨酸(His)在感病品种中含量的显著增加,是大豆植株感病的又一生化症状。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中品95-5117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源分析. 关荣霞,陈玉波,方宏亮,刘硕,腾卫丽,李文滨,王丕武,常汝镇,邱丽娟. 2010

[2]部分抗SMV大豆品种成株抗性基因对数分析. 杨振宇,王晓丽,张晓波,王振民,廖林,杨信东. 2011

[3]大豆对SMV SC-3株系的抗性遗传和QTL分析. 郭丹丹,陈海峰,杨中路,单志慧,朱晓玲,陈水莲,周新安,周蓉. 2012

[4]密度对大豆群体碳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张晓艳,郑殿峰,冯乃杰,李建英,杜吉到. 2011

[5]不同钼积累水平大豆品种苗期碳氮代谢生理差异. 徐守俊,吴志超,胡承孝,谭启玲,孙学成. 2019

[6]大豆抗、感病毒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初步比较研究. 李星华,陈宛妹,李增禄. 1991

[7]SMV与TRSV混合感染大豆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李学湛. 1988

[8]14-3-3蛋白在植物碳氮代谢中的作用. 何天久,宋波涛,夏锦慧,谢从华. 2013

[9]低温胁迫对豆科牧草圆叶决明苗期植株C、N代谢的影响. 翁伯琦,江福英,方金梅,应朝阳,黄毅斌. 2006

[10]机插方式对杂交粳稻碳氮调节与颖花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董明辉,赵步洪,陈培峰,顾俊荣,乔中英,王文青. 2017

[11]油菜光合碳氮代谢特征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 余佳玲,张力,张振华,舒佳宾,宋海星,官春云. 2015

[12]追施氮肥对苏丹草碳氮代谢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庞立东,李卫军,朱进忠. 2015

[13]不同施磷水平对橡胶幼苗营养根碳氮代谢的影响. 贺军军,胡吟胜,林钊沐,罗微,林清火. 2009

[14]苗期不同光周期处理对西葫芦幼苗生长、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吴雪霞,尚静,张圣美,朱宗文,张爱冬,查丁石. 2019

[15]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武姣娜,魏晓东,李霞,张金飞,谢寅峰. 2018

[16]水稻低节位早发分蘖与秧苗叶片形态、碳氮代谢的关系. 涂雯,安琪,何永刚,刘少佳,蔡海亚,章志宏. 2019

[17]不同供钾水平和氮素形态对棉花功能叶质体色素、碳氮代谢及钾含量的影响. 刘爱忠,刘爱忠,洪德成,董合林,宋美珍,张涛,时增凯,李鹏程,郑苍松,孙淼. 2018

[18]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氮素利用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 2019

[19]基于番红花转录组的碳氮代谢基因挖掘. 周琳,杨柳燕,蔡友铭,王桢,张永春. 2020

[20]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生理特性.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王绍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